魔术美文网

Hi, 请登录

小学生家庭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全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支出一学期近两万亿元,家长该如何科学育儿?

家长该如何科学育儿?

根据题主提供杭州家庭教育投入账单,可见育儿成本逐年攀升。啥原因造成的的呢?拨开云雾,见晴天。

原因一是攀比心理造成了家长负担加重。有的孩子看自己的同学报啥班,自己也嚷着报。家长当然高兴😃,孩子主动要求,再贵也得学。有的家长经常接送孩子,信息交流通畅,相互比较,感觉自家孩子已处于起跑线后面,还没起跑就已落后心理使然,逼着孩子去报班。造成了家长经济压力大,孩子学习负担加重的双输局面。

小学生家庭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因二是人力成本上升造成了辅导费用上涨,特别炒作手段蒙蔽了家长的眼睛。什么金牌辅导老师,优秀在职教师,重点学校名师,甚至国际连锁辅导等等五花八门的广告宣传弄花了家长的眼。搅浑了原本以时间计费的单一标准,而变得扑朔迷离。

到底如何科学育儿呢?

孩子的德行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7岁前的家庭教育,这是掏钱报班学不来的。只要家长注重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浸染,孩子就能继承基因,如你所愿,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道德之人。因此,德育无需花钱。

小学生家庭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孩子的学习内容是根据孩子智商水平编制,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孩子经过努力都是能解决问题的,家长只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即可。原则上也是不需要报班辅导的,也不需要投入资金。有些问题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解决。

关于兴趣班的问题,若家长有闲钱,学生又喜欢,学学也无妨。切不可做牛不喝水强按头,劳民伤财无效果之蠢事。

其实,关于孩子兴趣培养,家长利用双休日可有目的的带孩子踏青郊游,爬山涉水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教孩子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学会叙述所见所闻,学会书写郊游趣事等。这种教育要比待在辅导班生动有趣的多。而且孩子身心健康,心情愉快,亲子关系融洽,经济负担轻,何乐而不为!

小学生家庭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实话,这些数据一点也不意外,无论是一年为初中学生报补习班花费8.8万元,还是全国父母为孩子学习额外花费每年2万亿。

先说为什么中国父母们为孩子学业一掷千金。首先这是多年来教育产业化政策实施的结果。举国把办教育当作是一门生意,人为把公共教育学校分为国重、省重、市重,三六九等;放任乃至纵容民办私立学校网罗优质私资,攫取优质生源,利用种种噱头和作弊手段炮制所谓“名校神话”。中国父母置身其中,为了自家孩子能跻身稀缺名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当然,自然,也必然会趋之若鹜地为孩子购买额外的昂贵的培训补习资源。

问题是,这种恶劣和败坏的现象本质上是不折不扣的忽悠。本来应该是公共教育的责任,不负责任地推诿给家长,把压力加诸学生,使中小学生普遍压力重重,疲于奔命。

举个例子,假如小升初100名学生,其中10%能跻身“名校”,15%能入读较好的“次名校”,剩下75%的学生只能服从电脑排位,随机就近分配一般初中。那么,无论学生承受多大压力,父母耗费多少钱财,入读名校、次名校的比例并不会变,只有10%~25%的学生有机会跻身各类稀缺名校。

事实上,当大多数学生都被补课,承受重重压力的情形下,与大多数学生都自由发展,轻松应对学业的情形,二者不会有本质区别,都是在课业学习上最具有天赋的学生有最高的概率跻身名校,资质平平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知道问题出在哪了吧?父母的焦虑,孩子承受的重负,根本就是冗余因素,让大多数父母不再焦虑,孩子学业不再承受重负,所谓名校照样最大概率录取最绩优的生源,但大多数父母不必付出高昂的代价给孩子补课,孩子也不必承受无谓的重负,有机会全面发展,而不会因为学业负荷太重导致厌学和丧失生活与生命的热情。

但是,父母普遍为孩子学业忧心忡忡,学生普遍承受着高企的学业重负,受益的不是父母,不是学生,不是中国的教育,而是把持公共教育资源权柄寻租变现的公权力,而是官商勾结推波助澜的教育商人。

这样的现象且不说是对大多数学生父母的隐形掠夺,对大多数学生的变相戕害,站在中国教育的高度,也是对中国教育的持续戕害。它造成的社会后果和历史后果就是导致数十年来中国优秀人才接受教育后的平庸化,普通人接受教育后的低素质化。前者从近70年来各项顶尖的科学奖项(菲尔茲奖、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奖,甚至唯一荣膺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项的屠呦呦所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中小学教育)中国教育培养的获奖者悉数为0,后者从现时代舆论普遍认同的国人素质不高,可见一斑。

回过头来再说,对这种现象怎么办?其实对于把持公共教育资源权柄的部门和机构来说,普遍提升公共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预算和师资培训跟上。但小升初有超过75%的学生有机会轻松跻身水平相当的“名校”,学生父母还会那么焦虑,还会花费不赀为孩子补课吗?中国的孩子们还会承受那么多无谓的学业压力负荷,还会失去童年和青春应有的快乐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