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的艺术发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和有效教学的标志,“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发问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用好这种“建筑材料”呢?
一、辐射全文的设问
这种问题的预设,一般用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设置的问题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教《我的老师》,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蔡老师为什么‘最使我难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设问,牵动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
教赵树理的《老杨同志》,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觉着老杨同志真是自己人”,设计了这样一个中心问题:阎家山的贫苦农民为什么觉着老杨同志真是自己人?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从老杨同志对广聚等人的态度、对老秦等贫苦农民的态度、从老杨同志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印证了这一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课文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特征等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变换角度的提问
这种问题的预设,一般用在品读课文阶段。变换角度的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鲁迅的《社戏》,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原来预设的问题是:小说中的双喜、阿发、桂生、六一公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但觉得这一设问太平淡苍白,没有魅力。后改为:假如你生活在平桥村,最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变换了角度,学生就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热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拓展放飞的设问
这种设问,旨在体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这样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于勒在外面发了财,果真衣锦还乡,菲利普夫妇会有怎祥的表现?这一设问,激活、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精心预设问题,让学生读起来,思起来,说起来,是提高教学时效的必由之路。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文本的美感,洋溢着文字魅力,时而严谨,时而欢快的课堂。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要讲究一些策略。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呢?
1、悬念式提问。语文老师一定要是个善于讲故事的高手,如果能把一堂语文课上得跌宕起伏,让学生意犹未尽,学生不喜欢你才怪。因此,在课前导入、文本的重要转折处等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
2、递进式提问。问题一环套一环,学生好比在一个思维的赛道上,看谁的反应度及知识的储备最佳,这样的提问用在文本的高潮处,用在对重点知识的突破上,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幽默式提问。当课堂气氛比较严肃的时候,教师以幽默的方式提一个问题,类似于脑筋急转弯或者是冷笑话,能够让大家在开心之余锻炼一下思维。
4、高难度提问。这就好比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份大礼,但是只有敢于去挑战这个问题的让人才能获得这份大礼。这个问题放在拓展环节比较好。
课堂时间宝贵,不是提问多就是好课堂,问题是为了引为了导,为了抛砖引玉而存在。
教师的职业看似枯燥实则充满挑战性,因为每一天都是未知的。而真正要把这些方式的提问用在课堂上也非易事呀!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