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你干过什么让人难忘的事?
一、渡河.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每周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有两条路,一条大路路况比较好,而且车辆也比较多,说不定能够搭上顺风车;另外一条路路比较窄,是沿着河流走的,而且中途可能还要走一段沙滩路。因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基本上是步行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会选择走那条小路。
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的时候,我跟着村里面的几个人一起回家,结果走到离家有大概一半路程的时候,那几个人说是准备去沟里面弄几根水竹。我想着不和他们一起走的话,自己一个人走下去可能会比较孤单,也就跟着他们一起去那条沟里面了,进了那个沟里面以后他们就开始采水竹,他们之前都有做过相应的准备拿的也有相应的工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弄了不少水竹子。水竹的枝干比较直,在山区农村的话,这种竹子是比较少见的。

那几个人因为从小就跟着家里面的人在地里干活,所以都是身强力壮的,他们踩的珠子也比较多,而且扛在肩膀上也根本不费什么力气。我弄的竹子不是特别多,而且弄起来也是很吃力的,就这样我跟在他们后面慢慢的走。
当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又面临了路的选择,一条路比较远,但是路况比较好,有一座桥可以过河;另外一条路,如果想过河的话就需要趟河,而且走的是一段沙滩路,但是路程要短了很多。最终我选择了跟着大部队一起走那条路程较短的路,结果走到河边的时候就懵了,他们走路比较快就先过河了,流下了我一个人在河边,而那个时候河水长了一些比较浑浊,我一个人不敢趟河过去。
没办法,我只能是站在河边大声的朝家的方向喊着,好在经过了一二十分钟的喊叫以后,最终有人把话传到了家里面,父亲也趟过了河把我接了过去。父亲把我接了过去以后就责备我要这些珠子没什么用,而且一个人趟河的话是比较危险的,让我下次尽量的选择过桥。

二、取水.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面用水是比较困难的。本来学校是可以使用自来水的,但是因为学校里面的师生人数比较多,食用自来水的话会比较昂贵,所以学校是在附近的河里面挖了井,把水抽到高的地方,然后再把水输送到学校。学校的这种用水办法其实也是比较昂贵的,所以学校方面用水的话都是比较抠门的,经常的断水,而且水龙头也是比较少的。
记得有一年夏天,可能是附近的水塔抽不上水,所以学校方面的水龙头基本上是没有水的,这个时候我们每天还需要洗漱,所以不得不端着盆子去学校附近的水沟里面去舀水,然后把水给端到学校的宿舍里面使用,这之间的单趟路程就有两里远了。

读书时我真的干过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可以说终生难忘!
那是刚上初三上学期的哪年,从外地转来一个女同学,这个女同学一来,原来的班上的女同学们谙然失色,短短的一天之内就成了我们班的焦点,一举一动都受到全班同学,特别是男生的重视,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的班花,在哪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穿着打扮朴素,仍然遮挡不住她美女的气质,特别是哪两颗诱人的大辫子!
我们这个新班花,成绩非常的好,不怎么爱同同学们凑热闹,有几个二杆子男生跃跃欲试企图接近她,甚至开始向她发动攻势——写情书,自然被无情的扔进了垃圾桶,在一片哀叹声中我也竟然色胆包天想碰碰运气,学着二杆子们也写了一封情书交给坐在她后排的同学让他帮忙传递一下“爱”的信息!
这天上语文课,班主任陈老师忽然发现班花的后排有异动,过去看个究竟,发现我的哪个二杆子同学正在递什么给班花当场抓住了“罪证”,叫我同二杆子同学站起来,并要把“罪证”大白于天下,二杆子同学拿着我长达十二页的罪证开始宣读:“啊!XXX同学,你是我心中的太阳,你的到来给了我……”当时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要不是陈老师听不下去喝住我真想撞墙以死谢罪!
后来自然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只是连累了我哪二杆子同学一起受罪,也是他活该,谁叫他哪个时候搞传递,从此我连看都不敢看班花一眼,全班男同学个个夹着尾巴做人!
现在大家同学聚在一起,每次说起上学时的哪些狗屁事,个个笑得眼泪直流!
古代有哪些读书的典故?
1,凿壁偷光。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囊萤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就利用它来看书。
3,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
4,三余读书。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5,带经而锄。带经而锄,成语,指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 。常林、儿(倪) 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