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整个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与作用不可小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农村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力度,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村级农家书屋,极大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已成为越来越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文化建设的发展快慢、水平高低、范围大小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整体发展思路,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做好四个转变。
一、转变老思想
在一些领导看来农村文化是农村百姓自己的事,一提起农村文化如何发展,借口如云。比如说:百姓文化水平低;天天忙农活,干一天活累了还搞啥活动等,这种思想必须转变。真正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有关单位就要下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农民需要什么、要求什么,深入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民所需所求,要根据地域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村文化工作方案,使群众文化工作适应和有效地促进小城镇文化建设全面实现。真正让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活起来,让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一些,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不起来不要”的陈旧思想。

二、转变老办法
有的部门在以前有着一贯的工作作风,走是走了,问也问了,回来也汇报了,就是不落实。上面安排下级,一直安排到村委会,实际上就是空于形式。因此,落实是关键,政府就要指定单位结合本地的实际为农村提供必要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让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出资出力,共同关心、关注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设备资金上都要给予支持,这样农村文化事业才能有发展。

三、转变老形式
一提到农村文化,有人就说没什么可搞,只有扭扭大秧歌、锻炼身体、唱卡拉OK等等偏见思想,我们应将狭义文化向广义文化延伸,要根据本地特色发展文化事业,比如“刺绣的、玩石的、搞画的、根雕的、唱影的、说书的”,可以互相交流,村与村之间相交流,乡与乡之间互有无,这样形式才能互相补充,才能彼此借鉴,才能丰富完善,形成区域文化联动,让百姓从中找到自己的潜在优势,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上山下地,还能成为文化人,时间长了从事的人就多了,队伍就大了,农村文化工作也就火了。
四
如何建设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
(一)废除城乡文化交流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加快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的融合。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这有利于冲击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进而引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这种交流与碰撞得发生关键是需要政府打破限制城乡文化交流、人口有效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文化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文化推广形式和推广运行机制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碰撞中,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地改造。
(二)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加对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 各级政府应从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作为文化产品的供给者,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和转移支付,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增量应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政府职能,强化农村文化产品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监督制度,纠正农村腐朽陈旧落后的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文化,为新文化的传播培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向农村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不发达最主要体现在农民无法掌握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知识文化和能力技能,从而导致生存、生活、社会适应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作为政府除了向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倾斜外,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得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