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什么可以推荐的书吗?
《牛虻》这篇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十九世纪三十-----五十年代,描述了意大利革命党人亚瑟为了求得国家解放,不再受奥地利人统治而英勇奋战,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的故事。
主人公阿瑟从小母亲去世,寄居在远方哥哥嫂嫂家,一直忍受寄人篱下的悲伤苦楚中。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待他如同亲儿子一般的神父蒙太尼,神父教他识字,送他去学堂,在茶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教他向善,做一个不以善小而不为的人。虽然哥哥嫂嫂带给了他痛苦,而神父却让他看见了希望,看见了远处的光,就这样,他在神父这里快乐的生活着,而他自己却暗自有一些小活动,这些活动他从不会告诉他尊敬的神父,因为他私下和一些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朋友参加了“起义”,不幸的是,他被另一个神父出卖被警察局叫去审讯,他的同伴以为他是罪魁祸首,跟他断了革命交情,在他痛苦地一筹莫展时却无意中知道了他母亲的秘密,原来他是神父蒙太尼的亲生儿子,他受不了他唯一信任的蒙太尼神父也对他撒了谎,一气之下,他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在他离开的这些年,他经历了非人的折磨,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折磨使他崩溃,但他仍然向着心中的理想默默地奋斗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集结有志之士一起推翻奥地利的统治,他不想生活在被碾压、受尽压迫的小心翼翼的苟且喘息中,他要反抗,他要站起来,他要邀请更多的人为了自由为了不受压迫站起来,他用自己的生命在战斗,最终,他倒下了...
阿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坚韧的一生,在当时那种黑暗、人吃人的社会,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这首向往自由向往解放的赞歌,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壮举。
如果你不满意此刻的自己,不妨拿起《被讨厌的勇气》。书名我认为翻译的不好,但可以开启自我启发的大门。
一、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生活可以自己争取
1虽然世界是客观的,但我们是活在自己认为的世界中,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2如果昨天的行为决定了今天这个结果,那么今天这个结果必然决定明天的结果,换句话说,从生下来那刻人的一生就定住了?显然错误。是自己亲手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愿去改变罢了。
3经历本身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产生了影响。即如何看待过去的经历决定了你的想法与做法。
二、绝大多数烦恼来自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课题分离。分清是谁的课题,不去干涉他人课题,自己课题亦不被干涉。并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仍然应该给他人提供你真诚的建议,但采不采纳是他人课题。
2共同体感觉。所谓幸福,就是在共同体中找到自我位置的状态。在共同体中,把他人当做合作伙伴,并无条件信赖他人。至于背叛是他人课题,至于怎么对付背叛是你的课题。
3自我接纳。接纳现在的自己,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你自己。并不是让你沉沦,而是接纳了自己,纵向比较自己,理想的自己永远是你的目标,你只要比昨天好一点,就可以了。
4人际关系则是横向。我们虽不同,但平等。自卑感是人进步的动力,自卑情结也是我们进步的障碍。
5他者贡献。如何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他者贡献,这也是勇气的来源。贡献不应该用行为标准来衡量,你做了什么?而是应该用存在标准来衡量,存在即贡献。
三、人生道路就是关注当下
1一条无限长的直线也是由无限个点组成的。我们总想整体窥探这条直线的走向或状态,其实都是妄为,我们只能画好当下这个点。至于这条线要去往何方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
2甘于平凡。平凡不是错,只要有他者贡献这个启明星在,我们就有价值,就会发光发热。
最后用尼采的一句话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