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美文网

Hi, 请登录

立志小故事,励志小故事 正能量故事

古代的女性除了相夫教子之外,她们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励志故事?

说起古代女子的励志故事,我首先想到的是武则天。很多人可能很惊讶于我的世界观或历史观,在很多中国人的认知里,武则天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不但窃取了李家的大唐江山,而且残暴、荒淫。这怎么能算励志的故事呢?行,我们先放下固有的历史定见,把武则天放到现代文明的语境中来就事论事吧。

第一,武则天算不算窃取李家江山?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武则天和女性的歧视。为什么?因为李家的江山本来就是从隋朝的杨家窃取来的,凭什么李家可以偷杨家的,而武家就不能偷李家的呢?在封建时代,江山本无主,强者轮流坐,我们不能因为武则天不姓李,因为武则天是女人,就说她是一个恶人;

第二,武则天残暴吗?是残暴。但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无论古今中外,我们能找到不残暴的君主吗?这是人类文明进化必经的阶段;在封建社会,这种残暴既是维护自身地位的惯用手段,也是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不要措施;

立志小故事,励志小故事 正能量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武则天荒淫吗?我认为谈不上荒淫。他养男宠,那也只是一个寡妇正常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人们之所以在私生活上抨击武则天,大多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作祟。男皇帝可以三宫六院,妻妾成群,武则天就应该清心寡欲,守身如玉吗?

既然我们都否定历史对武则天的种种指控,那我们就应该承认武则天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女子的励志案例。了解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并不是一开始就有预谋地参与政治的,只是因为她的丈夫李治常年患有偏头疼,便试着把一些朝廷事务交由武则天处理,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武则天慢慢熟悉了治理朝政的程序与技巧;一方面,李治也逐渐发现了武则天的政治天赋;最后,大胆把更多的事交给她处理,直到最后顺理成章地坐上了龙椅。我之所以说武则天的故事是励志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性,她具有很多同时代女性(甚至今天的女性)所没有的胆识,敢想与敢做前无古人的梦,并实现了!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的脑海里首先浮出的是阿丑,诸葛亮的妻子,黄承彦的女儿。

立志小故事,励志小故事 正能量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说吧,诸葛亮结交的一位很特别的朋友黄承彦,他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

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了这门婚事。

话说诸葛亮选择一位丑女为妻,不仅在当时被传为笑谈,就是到今天也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立志小故事,励志小故事 正能量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们觉得很奇怪,史书上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加之他学问又大,人品又好,简直是“钻石王老五”啊。

据传说,他们夫妇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

传说这位女士还绝顶聪明,她发明了一个会磨面的木头机械人,后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在黄月英的帮助下发明的。

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

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

结婚后,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

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

诸葛亮娶了阿丑后,羽扇从不离手。无论是六出祁山,还是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生死存亡之际,他总是轻摇羽扇,波澜不兴,胸有成竹,胜算在握。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诸葛亮功绩显赫,阿丑的功劳卓著。

妇女能顶半边天,古代女子虽然被束缚在相夫教子之中,但仍然有一些女子作为能令男人汗颜,巾帼不让须眉,甚是励志

这里讲一个晋朝荀灌救父的故事

荀灌又名灌娘,可能大部分人不清楚她是谁,不过提一下她的曾祖,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她的曾祖叫荀彧,三国时曹操的首席谋主,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颍川荀家出大才,早期出个荀彧,百年后的荀灌也不逞多让,或许荀彧13岁时候,还没他的曾孙女能干呢

公元316年前后,灌娘父亲荀崧被任命为平南将军,镇守宛城(今天的河南南阳)。那时候西晋经历了八王之乱,经历了永嘉之乱,天下群雄四起,正处风雨漂泊之时,天下虽大,却没什么太平地。这一天,宛城被晋王朝另一将军杜曾围困,杜曾很厉害,他可以穿着铠甲在江中游弋,被称为勇冠三军,史书中还有个勇冠三军的叫赵云

连日奋战,兵疲粮尽,宛城摇摇欲坠。荀崧很是着急,早些派出去的信使都没有回应,不知道是中途被阻杀,还是救兵按兵不动,情况危急,荀崧打算学习当年被围徐州的吕布,自己出去求救。这时,他的闺女13岁的灌娘站出来了,劝诫说,父亲守城责任重大,如果离开军心不稳,宛城必破,不如让女儿代替父亲走一趟

死马当作活马医,与其城破玉石俱焚,不如让自幼习武的闺女拼一把,当夜,灌娘带领护卫几十名趁夜出发,去襄阳求救。一路围追堵截,其中险情无人得知,只知三天后到达襄阳时,仅余灌娘一人襄阳守将石览是荀崧门生故吏,得知情况很是想救,但手下能动兵马只有五百,杯水车薪。他把实情告知灌娘后,又对灌娘说,附近寻阳守将周访麾下有大军,如果能请他一起出兵,那宛城可救,但我与那周访并无太大交情,不一定能说动。灌娘听完,略微沉吟一下,说,无妨,看我书信一封……

信中具体写了啥,没人得知,只知道信中落款是灌娘父亲荀崧。后来有小说家演义内容大约为“唇亡齿寒,愿于兄结拜互相扶持”一类。周访接到信后,立刻让其儿子周抚领兵3000汇集石览的500精兵合成3500人马,杀往宛城……

杜曾军马见到救兵已至,撤军返回,宛城因此得救,灌娘13岁救父的故事,也流传了开去,事迹被收入晋书列女传……

您有哪些短小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可以分享呢?

在我记忆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

那年我六岁,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一次在校外和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发生了冲突,他们五个打我一个。我天性倔强,拼了老命,以一打五。我比他们要小好几岁,矮了几乎一个头,以一打五的结局,当然很悲催。

而更让我气愤丶难过的是,我老爸、老妈丶几个堂兄就在不远处看热闹。我被打得很惨,我顶着满头包,气呼呼的去质问他们。他们不但不同情,还大肆讥笑我蠢。说什么打不过还不知道跑,打死活该,打死明年一周年!

当时我难过极了,挨打时我很坚强,但是被他们讥笑时,我难过极了,我感觉到我被全世界给抛弃了,我嚎啕大哭,哭得极为伤心,都哭到吐了。他们也没安慰我,居然抛下我一个人,纷纷转身走了。

我很久都不想搭理人,我老爸二年一次的假期满了,要回单位去了,他和我打招呼告别,我也懒得理他!

他临出门时,忽然转身对我说:“我们迟早都会离开你,你总有一天要一个人去面对生活。你应该要明白什么是你能做到的,什么是你不能的。你能做到的,对你不是问题。你不能的,才是你要认真面对的麻烦,处理得好,你就能顺利渡过。处理得不好,可能会给你造成大麻烦,甚至可能给你带来灾难。”

他出门后,又转身对我说“少惹麻烦,快长大!"

时光飞逝,我逐渐长大,我越来越清楚什么是我能的,什么是我不能的。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让学生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让学生知到什么是我能的,什么是我不能的。进而让学生有正确的判断力和行为处置能力,否则只会培养出“巨婴”式的学生。

如今社会上很多“奇葩"高学历者,很多喜欢闹事的人,其实都是成长阶段的人生教育缺失,所培养出来的“巨婴”。社会上常常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狠厉的批判,但事实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私下还是很不错的人,甚至可以说他们中大部分人还是好人。他们只是不知道什么是他们能做的,什么是他们不能的而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