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美文网

Hi, 请登录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1O0字

为什么陶渊明作为古代人能不为五担米折腰?

是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局限以及陶渊明本人性格“缺陷”决定的。

作为时代局限,魏晋及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官二代、富二代普遍存在,社会阶层之间固化十分严重,底层人民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攀上更高一个层次,难上加难,基本是不可能的。出身破落家庭的陶渊明,对此十分不满。曾做了几次小官,比如参军、祭酒,都因不顺心而辞职。

作为个人性格的“缺陷”,陶渊明具有“叛逆”性格,看不惯“门阀”制度,看不惯官场作派,同时又刚正不阿,决不扭曲自己,同流和污,违心乞食。当了七品芝麻官以后,因不想正衣冠以迎接郡里派来的检查官——督邮,弃冠返乡,从此不再侍候朝廷。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1O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认为,两个原因中,社会的制度缺陷是主要的,是形成陶渊明性格“缺陷”的根由所在。“门阀制度”,基本阻断了社会由低向高发展的正常渠道,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状态,自然要引起底层人民的强力反抗。陶渊明就是千千万万底层人民的典型代表。

至于陶渊明的性格,如果从当时统治阶级的角度来看,是有极大缺陷的,是很不合群的,是不可理喻的。若从底层人民的角度来看,则再正常不过。他代表了大批底层读书人的观点与情绪。宁可穷酸潦倒,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也是正直读书人的骨气所在。所以,他的这一举动,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无独有偶,清朝时期的孙髯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因撰昆明大观楼长联而闻名于世。此公也有铮铮硬骨,也不为五斗米折腰。年青时应试,因不满进考场要搜身,拂袖而去,从此不再应试。晚年穷酸潦倒,三餐难继。过世后葬于红河弥勒。他生前自撰挽联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1O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正好,诗债酒债,何曾亏欠着谁。”

令人肃然起敬。中国读书人的骨气是有传承性的。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1O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隐士”陶渊明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大家,“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是大家对于陶渊明最深的影响,世人皆赞他不阿谀奉承;但陶渊明的不折腰背后,除了他的性格之外和他的家境、人生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

陶渊明的家境很好

世人皆认为陶渊明的生活可能比较清苦,但其实不然。就算陶渊明的家境再落魄,他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在当时的东晋时期,能够做官的,都算是家里比较有势力的,光有钱可不够。而陶渊明在做彭泽县令之前,就已经多次出仕了。而且当时可没有科举,也没有官府大肆鼓励人们上学,百姓受教育的机会也几乎没有。在大部分人上没机会上学的时候,陶渊明能够上学就足以说明至少他家早年的生活不会太差。

画像

而且陶渊明的祖父还曾经做过太守,在当时能够做太守的必定家里的势力不俗,更何况陶侃和陶渊明家还有关系呢,据后人考证,陶侃极大的可能是陶渊明的曾祖父。因此陶渊明的生活应该是无忧的,就算后来遭遇了变故,他对于钱的概念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别人追求的公务员工资,在他的眼里可能就是小钱。

东晋末年的环境

东晋时期的环境也没有比“竹林七贤”所在的魏晋时期好多少,东晋时社会也同样动乱不堪,朝堂的政治环境也没有好多少,甚至相比较于魏晋时期要更加的混乱。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及时行乐的思想下,有很多的人选择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放弃了做官,毕竟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也想不到。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虽在早起读书时有接受儒家积极进取的思想,但在那样一个老庄文化盛行的年代,影响陶渊明更多的是道教的思想,因此陶渊明积极的避世,也与当时的文化有关。毕竟陶渊明在思想上还是更加的理想化,不适合热闹的官宦生活,尤其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一团乱,陶渊明受多了官场上的气,是很难对仕途再产生热情的。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

在陶渊明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因为“弱年逢家乏”不得不出来求仕,那段时期他做的官职并不高,而且杂事很多,对于一个文人而言,这样的经历无疑是受辱的。直到陶渊明成为刘恒的参军之后,他已经是在积极与消极之间转换,在想努力和干脆放弃之间来回摇摆。

陶渊明画像

对于一个有才并且自视甚高的人而言,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他们将自己看的很重要,但是现实往往会给予他们重大的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过于理想化的人是容易产生避世的想法的。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都不算满意,因此他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产生干脆就不要出仕的想法,也是正常的,毕竟在陶渊明的早期都没有遭受过打击,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也是正常。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更多的原因还要等大家前去发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