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人文味道?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种精美包装的商品粽子大行其道,年轻人也在兴高采烈地计划如何安排3天假期。如何传承端午节文化习俗,加深端午节文化内涵,学者有看法 。
说到中国传统的节日,几乎都与一个“吃”字相关,但都莫如吃粽子最有文化品味,尽管南北方吃的各有风味,核心“味”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因屈原而发明了粽子,粽子里包着的满满都是对民族英雄的敬畏。所以,诗和远方,慎终思远,端午节与其他传统节日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主题,不是团圆、相聚和庆贺,更多的在于纪念和缅怀。今天,屈原不仅是一个具体的英雄,更成为民族英雄的一个符号。所以,端午节我们更当在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下功夫,过出浓浓的“文化味”。
过出文化味,重在通过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学习缅怀英雄,像屈原那样忧国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但流放过程中依然不忘忧国忧民,赋《离骚》、写《天问》、著《九歌》,其不朽诗篇在文学上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其爱国精神更是千古流芳,世代尊崇,值得今人学习。
过出文化味,重在通过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学习敬畏英雄,像屈原那样追求理想。“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有着屈原一样的追求真理,不惜流血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中华民族才有了5000年的辉煌。“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帮,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因此,端午节纪念屈原,我们更当牢记民族历史,不负英雄曾经的付出。
过出文化味,重在通过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学习争做英雄,像屈原那样大义担当。“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一生忧国忧民,追寻真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新时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我们不但要学习英雄精神,更像英雄那样,满怀热情,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不
爱国,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在端午节这样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意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里,粽香是“舌尖上”的美味,文化爱国则是节日的“主味道”,我们需要粽香,更需要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过出文化与爱国情怀,让这个充满民族气节的节日更有时代意义。
端午节承载更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端午前后正值夏季来临,蚊虫滋生,疾病容易流行。在古代缺乏医疗设施的情况下,端午习俗中吃粽子、门前插艾、喝雄黄酒等仪式,都是为了祛病、防五毒。五彩缕、香包、五毒兜肚等作为端午特色,既是先辈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产物,包含着大量科学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后来,端午的人文色彩也日益浓厚,承载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端午节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祈福纳祥类习俗主要有划龙舟与祭龙,压邪攘灾类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1][2][3]
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比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早,最初是我国古代江浙地区吴越部族崇拜龙图腾并以龙舟竞渡形式祭龙祖的节日[4]。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起源于我国南方吴越一带[5][6],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7][8][9]
端午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两大习俗主题。食粽子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扒龙舟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节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受端午文化影响的国家分别有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国、德国、英国等等。[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