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或文学是引领世界前行的指航灯吗?
“文章千古事”,指的是文章的重要性。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会思想”,思想的结果变为语言,叫做“言论”,付诸笔端,就是“文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又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文章、文学的载体,是书籍,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是《圣经》,最受伊斯兰教徒推崇的是《古兰经》,最为中国人所知的是《论语》、《三字经》,这些文章,无一不是以书籍的形式影响着、引领着古今的人们。
毛泽东和蒋介石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用一位老将军的话来说,就是毛泽东会写文章。从青年时代的作文《心之力》到大革命时期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抗战时期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等,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并且全部都是焚膏继晷、亲力亲为,没有一篇是由秘书代写的。当然,哪个秘书也写不出那样的文章。反观蒋介石,除了到处讲话,训令之外,只留下了一部事无巨细,死后多年才发表的“蒋介石日记”,并无一篇可称道的文章。当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刚发表时,蒋介石曾想组织文人们也写一篇与之抗衡,但被其“文胆”陈布雷一口怼过:那文章是人家自己写的!
再看毛泽东的文学水平,其它不说,单单一阙《沁园春·雪》,就力压古今文人。当年在重庆发表时,在国统区引起了一阵恐慌。据八十年代解秘档案可知,国民党曾倾全力想写一首气势上胜过一筹的《沁园春》,又都纷纷铩羽而归。当时还仍然被认为是“草莽”的毛泽东,凭这首词俘获了广大知识分子们的心。
能俘获人心,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这样的毛泽东,能够战胜蒋介石,就绝对不是偶然了!
目前虽处于网络时代,文章、文学大爆发,数量汗牛充栋,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好的文章,文学还是倍受追捧,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文人,如路遥、莫言、陈忠实、余华、王朔、严歌苓等等。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他们的影响甚至引导。可以想像,若干个世纪后,如果后人考察我们这个时代时,他们的作品应该会成为重要的参考。
至于未来,只要人类继续存在下去,就会有一帮喜欢思考的人,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就是文章,就是文学。
那些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将永远作为时代的明灯,引领着人类,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