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美文网

Hi, 请登录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孔子对古代礼仪持什么态度?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礼仪教育”有什么启发?

感谢邀请

孔子年幼立志求学,思考了几乎所有为人,求学,人生,处世不走极端,中庸之道。追求仁,礼,礼和仁合二为一。克己复礼就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因为他开创了私学。什么叫私学?就过去的政府办的学校,只有贵族才能上,普通人是没办法上学的。所以孔夫子叫有教无类,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拿几条肉干,他全部都教!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夫子的《论语》的核心是《学而篇》对现代人学业和事业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就像现在的《刻意练习》所说的那样,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人人都可以磨练的技巧。日常的生活与工作都是我们实践知识的最佳场所,要把知识通过应用而内化,这才会成为自己的本领,从而改善生活。这是自修!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重视他人的力量、如何面对变化,不要单打独斗,也不要认为“事情只有自己做才放心”,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工作效能的最优化!这是共修!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生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痛苦。“学而时习之”强调自修,要“刻意练习+终身成长”;“有朋自远方来”强调共修,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人不知而不愠”,就是修行的结果,达到平常心的境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你不要担心自己不被别人知道,你要担心的是你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有些人,什么事都想和名人沾上关系,不管这个名人是不是人渣。

孔子一生“克己复礼”,顽固的遵循周礼,甚至以礼之名杀人。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其中《相鲁第一》中记载齐鲁夹谷之会时,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

译成白话文就是说:

齐国方面演奏宫廷乐舞,歌舞艺人和矮人小丑在国君面前表演歌舞杂技、调笑嬉戏。孔子快步登上台阶,站在第二阶上说:“卑贱的人敢戏弄诸侯国君,罪当斩。请右司马迅速对他们用刑。”于是斩杀了侏儒小丑,砍断手足。齐侯心中恐慌,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那群戏子虽然在台上表演,不符合当时两国元首会晤时的礼仪,但错在他们吗?他们是齐国请来的,而不是不请自来来拍马屁的。再者,仅仅是在两国元首会晤时上台表演幽默剧便该杀的刑法,有一丝人道可言吗?孔子利用这一严酷的刑法滥杀无辜,有一丝人性可言吗?

不敢动安排节目的齐国君臣,却杀群众演员表现自己懂“礼”。这比在公交车上不敢让光头花臂男让座,只敢打不让座的孕妇还无耻。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就是说: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然后升堂再磕头,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如果因为节省,而不是舒服,孔子赞成用黑丝绸作帽,我也算他还有点人性,可是这不是他愿意创新,而是不得不从众,而且:

他坚持让别人守丧三年不能工作不能娱乐,浪费生命,这不是最大的浪费吗?关键是他自己母丧当年就去吃霸王餐,根本不守三年啊,双标狗!

服饰上的礼,因为时代在变化,孔丘还能接受,但跪拜这种涉及人的尊严的东西,孔丘是绝不认同改革的,别人都要减少跪拜了,孔丘还要坚持形式主义!这不是犯贱这是什么?

请尊孔的信徒们,记住,一定要守丧三年,这三年内别出来祸害人;见了领导一定跪拜,别失了儒家这优秀的传统文化

孔子之礼,表面看是“礼仪”,实则是礼仪背后的那个——

理!

《论语》中多处提到孔子对礼仪的论述,孔子晚年还编修了《礼记》,于是人们就想到了孔子要恢复周朝的礼,治理春秋礼崩乐坏的不堪局面,殊不知,孔子要恢复的却是礼仪背后那个能够代表宇宙(莫往自然界的宇宙想)万物规律的“天理”!

《论语》有一句名言“君子不器”,君子且不器,何况圣人孔子!形而下者谓之器,礼仪是什么,礼仪是形而上吗?当然不是!那大圣人孔子为什么毕一生之力去搞一个“周礼”,难道孔子不知道这是个形而下的工程?

孔子借“礼”说“理”,是在讲人人心中本有的那个“天理”,(天是天然,不是我们头顶上的天,也不是物理上的宇宙)。这个天理,就是道,孔子五十岁知了天命,就是知了这个天理,就是悟了这个道!

《道德经》里老子说“使民不争”、“以百姓为刍狗”,今人就把民、百姓解释为人民、老百姓,殊不知老子说的民和百姓都是心内的事!圣人说事,往往不用直语,而善用比喻和隐晦之语,老子不知道道该叫什么,就单反复进行比喻,又是道冲,又是谷神,又是玄牝,又是寂兮又是湛兮又是廖兮。在这方面,释迦更是个大拿,他把一个悟道,完全说成了一个大神话,又是西方极乐又是净土又是彼岸。而我们就依文解义,圣人写什么我们就信什么,完全不懂圣人的文字只不过是“指月之指”,文字不过是表义,月亮才是真实义。学习儒释道,凡是没有读懂文字背后真实义的都是没有真正学明白的!

到宋代,儒学家才彻底搞明白了孔子说的“礼”实际上是“理”,于是就有了“存天理”之说,发展到明代王阳明更直接了当说“心即理”,天理即是良知,于是又提出“致良知”

今天的礼仪教育,重在外形,穿一身汉服,教一个鞠躬拱手作揖,以为就是教授了礼仪,何等肤浅!真正的礼仪教育,要通过“致礼”而“致理”!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一、“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孔子是礼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孔子身处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臣弑君,下反上,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所以,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即希望诸侯们能克制一己私欲,不要动辄发动战争,恢复以周天子为天下至尊的礼制,使得天下安宁太平。同时,孔子主张君主对老百姓要有“仁爱”之心,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得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世界“大同”,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这在两千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主张。为此,孔子专门编订了《礼经》《乐经》,成为几千年来中华子孙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当前,对青少年开展礼仪教育,事关建设富强、文明的和谐社会。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是说,“礼”最大的作用,是建立以和为贵的和谐社会,先代圣王的治道,好就好在以礼治天下。孔子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礼仪教育关乎青少年将来能否立身的大事。当今独生子女较多,不少家庭全家人围着一个小孩转,重视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迫在眉睫。礼仪教育要抓早、抓细、抓实,让他们从小懂礼节,知规范,守规矩。步入社会后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敬畏法纪。所以说,孔子深厚的礼制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今天,仍然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