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篇文章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
“落英之舞”答此题,分享心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一首唐诗。诗歌原文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嗚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作者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穷苦人都能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理想和希望。
在这篇诗文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全文的精髓。
从全文中看到,作者因屋顶的茅草被秋风刮走,在雨脚如麻的夜晚,屋漏床头无干处,多年的布衾冷似铁,小儿的被子也是破的,再加多年的战乱,让作者难以入眠。
今天我重读杜甫这篇诗作,为诗人的博大胸怀所感动。诗人处于“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自己在亲友帮助下,好不容易在成都涴花溪处有了一所茅屋,不料还被秋风刮走茅屋顶,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情此景,如何生存?但可贵的是:作者以爱国情怀和大爱之心,推心置腹,盼望能有万间广厦,庇护天下寒士。如果真能见此屋,自己茅屋独破受冻死也甘心了。
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吃有穿,住着高楼大厦,这是诗人杜甫当年企盼的情景。但是,还有多少人买不起房,多少年青人还不起房贷?饮水思源,我们能有多少人具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路上修身修心,人人若能有大爱之心,关爱他人胜于己,社会无不和谐,中华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此诗歌的精髓是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精神思想上的挫败感,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表达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知所以然更应知其然。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及创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是唐代现实主义“诗圣”杜甫于公元761年所著一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文意思读者们应不难理解,在此不必多言。
杜甫一生可谓滇沛流离的一生,虽出生于士大夫家庭,但奸臣当道,应试不爽,屡遭挫败,贫穷落泊。公元761年春,好不容易在亲友帮助下在成都西郊花溪边搭盖一处草堂,不料到了八月便被无情的大秋风刮破,大雨又接踵而至,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而此时的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不庇天下寒仕俱欢颜…”,真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
此诗是杜甫不朽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他以一种深沉的笔调,浓浓的爱国忧民情怀写下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古代爱国诗人的代表,也是值得人们永远缅怀的伟大“诗圣”,其所体现的崇高思想品德,正是当代人们需要学习和弘扬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