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原配夫人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把戚继光给休了?
戚继光夫人王氏(具体名不详),万古南溪王栋之女,王栋最高军衔官至总兵,因此王氏也算是将门之后,比起四品小官戚继光,算是低嫁了。王氏与戚继光相濡以沫数十年,经历了抗击倭寇、督师蓟镇,可以算是模范夫妻了。可是在戚继光落魄的晚年,王氏却没有陪在身边,大概还是夫妻“道不同”,而后“各自飞”吧。
我想,原因有三个方面:
1.戚夫人不是寻常妇道人家
这不是说戚夫人出身将门,而是她从小对琴棋书画、针线手工不感兴趣,偏偏有“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之说。在新河一战中,戚夫人在戚家军主力出征的情况下,亲率全体军民登上城楼,为戚家军回师增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保全了全城百姓的性命,可谓巾帼英雄,这便是戚夫人从小的理想。
我想戚夫人大概不希望自己是女儿身,向往的是金戈铁马,因此在嫁娶时没有选择高官名门,偏偏选了青年军事天才戚继光。
因此,不能拿寻常妇道人家的标准来推导戚夫人的思维。
2.戚继光纳妾
戚夫人曾生育过一个孩子,但不幸夭折,此后一直没有子嗣。在封建纲常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家完全可以以这个理由休了戚夫人,这在礼法上是合理的,而妻子不能反对,甚至还得支持丈夫多子多福。
但戚夫人偏偏不这么想,正和她从小“不守妇道“,成亲之后更不愿意接受封建纲常的束缚。于是当得知戚继光纳妾之后,戚夫人提着刀就过去了,戚继光大惊失色,连忙下回道歉,又是哄又是自责的,还以将妾生的一子戚安国过继给戚夫人王氏。戚夫人接受了这个妥协,不仅是因为有过继的儿子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些,更是戚继光的态度——表明戚继光和自己是一路人,同样不愿被纲常礼法束缚。
但后来,由于戚安国去世,戚夫人无法承受二度丧子的打击,而戚继光此时已有三房小妾,戚夫人赖以维持的夫妻之道破碎,她信奉的是夫妻相敬如宾,白首不分离,但心爱的丈夫却要和别人共享,此时的戚继光抗倭大业已成,育有六个儿子,已经完全拜倒在礼法制度下——视传宗接代为家族首要任务。
王氏与戚继光就此分别,是因为二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亦或许是王氏过于刚烈,不愿意再做一次牺牲,但戚继光晚年孤苦零丁,也是英雄迟暮吧。
自古以来,休妻之事,不胜繁多,而休夫之事,却鲜有耳闻。更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上,休夫之事竟然发生在我们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身上。那么,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究竟如何呢?由于本事涉及到的主人翁是戚继光及其夫人。因此,要想理解它她的休夫之谜,我们必须清楚戚夫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关于戚夫人的记载可谓凤毛麟角,我们只能从相关资料作一总结。据《戚少保年谱耆编》记载,戚继光13岁时聘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为配,18岁娶亲。据野史记载,王氏自幼习武,善用刀剑。据说,论武功的话,在江南地区,俞大猷排第一,王氏却可以排到第三,我们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竟然榜上无名。
但是,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本身信奉的的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里的才其实不仅指文才,其实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比较外显的本领。而戚夫人的剑术了得,一方面说明了他的父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同时,这也促成了王氏非同一般女子的性格,就是她比较开放,并不会拘泥于古代封建社会的一般成见。
不少野史记载,戚继光在成婚之后是很惧内的。据说,戚继光曾被部下激怒想要在军营内乱刀砍死王氏,结果等到王氏到达军营后,戚继光却下跪递给了夫人一杯茶,还借口请夫人阅兵。
还有一次,戚继光曾想趁夫人睡着之后杀掉她。但是,刀刚伸到床帏的时候,王氏就坐起来,问戚继光所为何事,戚继光只得找借口说想杀只鸡给夫人补身子。王氏后面还责怪他杀鸡的动作声响太大。这虽然只是野史,也不可能完全是捕风捉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氏性格刚烈,敢作敢为的一面。
如果我们仅仅根据上文的描述就以为王夫人没有什么修养那就错了,其实,她不仅懂得为人处事的大礼节也很爱自己的丈夫。据《戚少保年谱耆编》记载,戚继光刚上任不久,有一次需要宴请客宾,但根本无力置办。后来王氏卖掉了自己的首饰才得以置办成功。
另外,据《戚少保年谱耆编》记载,王氏曾买了一条鱼并分成三份,早上拿出来鱼头吃,中午拿鱼尾吃。戚继光以为最好的鱼腹肯定是被王氏吃掉,就很生气。但到晚上王氏端出了鱼腹,戚继光羞愧万分。这两件事情足以反应出王氏不仅在为人处事上端庄有礼,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王氏对丈夫戚继光的一往情深。
尽管我们承认戚继光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否认的一件实事是,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而戚继光的一个弱点就是好色。据《孟诸戚公墓志铭》记载,戚继光成婚之后,曾偷偷纳了三个小妾。
另外,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我们考虑到不少史料记载他的黄金搭档张居正就因服用春药过量而死,就更具说服力了。而且不少史料记载,他还曾为张居正献过两个美姬。历史学家黄仁宇也曾表达过,在某种程度上,张居正也不正,戚继光也不光,我想这些说法都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一个好色的缺点不无关联。而更要命的是,这个缺点可能会危机婚姻。
关于王氏的休夫之谜,历史记载也不甚丰详。《孟诸戚公墓志铭》这样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