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夕情人节,西方情人节。传统文化。你更喜欢哪一个情人节?
七巧结缘天地中,情分冷暖问西东。
精华糟粕是非辨,一任群星浩宇穹。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也叫七巧节、乞巧节、女儿节、七娘会等,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始只是人们乞求星宿,赐福赐婚的一种美好愿望,后来融入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姑娘们乞求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能够获得一份甜蜜幸福的爱情💏
历经时代演变,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被不断完善,直到今天,七夕节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情人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陕西省西和县申报的“乞巧节”被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西和乞巧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七个固有程式。唱巧时,姑娘们还要根据不同的仪式所唱的歌曲,作出各种程式化的形体动作。其动作有四种,为牵手摆臂式、往来穿插式、原地跳跃式和扭摆行进式。
2014年,“郧西七夕”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西方文化背景的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其文化内涵同样是寄托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但是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西方情人节同样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
东西方文化的渗透、交融和发展。
不论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还是西方的泊來节日,七夕情人节和西方情人节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都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都是各自文明成果的结晶。
就如同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样,我们引进的不仅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管理成果。或者说这也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思想观念不同,文化背景差异,西方文明必然会对我们的固有文化形成一定冲击。
有人说西方情人节的到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是不良商家的恶习炒作。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不要忘了,中华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尝试。至于说是不亮商家的炒作就更不用担心了,只要是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炒作不正是经济发展动力吗?
2月14日,商业炒作下的饕餮盛宴
提到“情人节”,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2月14日,当然大家也都知道那不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但是没有关系,商家有了最好的营销话题,所以乐此不彼的宣传和炒作,小男生因此有了献殷勤和表白的机会,女生更是多了一个理顺应当收礼物的理由,很好!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七夕,不免有点东施效颦的尴尬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两个时间周期在数字“七”上重叠的日子。为什么是“七”而不是“六”或“八”或其他数字,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主流的是两种:
1、生殖崇拜的产物:《黄帝内径》开篇就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也就是说:七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命周期,因此,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
2、星象崇拜的产物: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当两个“七曜”同时出现的时候就是一个极度圆满的状态,因此,《尚书考灵曜》中有“七曜俱在牵牛初度”的说法。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女生的专属节日,大家可以通俗理解为“中国人自己的三八妇女节”。这跟情人节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成为“情人节”也是近代商业炒作的结果,但是它的号召力也好、民众接受度也好、实际的营销效果也好、都远不及2月14日那个洋玩意。究其原因,首先,牛郎织女365天受上天赏赐见一次,如果成为这样一对情侣,在当今社会,估计两个人早都双双出轨了,所以此节日并不祥瑞。其次,2月14日是国际性的,“七夕”充其量也就东亚地区还有所了解,缺乏全球视角的号召力。所以,用这个日子来效仿西方情人节,不免东施效颦。
“三月三”被遗忘的中国情人节
农历三月初三,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溱水与洧水交汇的河边,一犁杏雨幽幽,三径桑云淡淡,万物萌动,春情勃发。这时一对少年男女踏着柔软的青草,各自手拿一棵兰花,心领神会地踱到河边,走到一起。女孩仰着头调皮地问男孩:你怎么不到那边会场上呢?男孩说去过了。女孩就说:再去一次嘛!如果先到溱水,然后再到洧水,那个场面又大又好玩呢!男孩同意了,还赠给她一束芍药花。然后拉起女孩的手,两人肩并肩说笑着向远处的花林深处走去……
这一幕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中国周朝的郑国,《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三月三”这个春情盎然的时日,踏青幽会,互订终身。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由“三月三”的溱河与洧河边,从2500年前荡漾开来,弥撒整个中华的文明史。这就是“三月三”中国情人节的生活情态。
中国情人节文化的变迁其实也是以商业为武器,外来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冲击,其他领域的案例也层出不穷,是祸是福有能等后人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