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灭亡给人们什么启示?
你先要知道,秦国的灭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那些说什么严刑峻法、不把老百姓当人的,说什么没控制好六国后裔,什么昏君奸臣的,都是扯淡。
秦国纯粹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直接的矛盾导致的灭亡,当年一大国的分崩离析也是同样的原因。
秦汉制度的区别是,秦朝是郡县制,而汉朝是郡国并行制,为什么刘邦要开倒车,实行郡国并行制?而不用更先进的郡县制?要知道,我们现在就是郡县制。
刘邦难道不想直接统治全国?不想建立大一统的王朝?为什么搞个隐患巨大的诸侯王?
每个朝代建立,都会总结前朝经验,说严刑峻法的人,应该知道萧何“约法三章”吧?知道萧何把秦朝法律竹简都保存了吧?汉初用的就是秦法,而汉初与秦朝不同的就是社会制度。
对比一下秦汉制度不同带来的结果。
秦始皇军队分布在关中、南粤、长城一线,而各地郡守基本没多少军队,陈胜吴广叛乱,各地叛乱此起彼伏,你得从关中调兵,等你军队去四处平叛,的几个月吧?叛乱已经是壮大了,如果秦始皇分封子弟为诸侯王了,诸侯王都有军队,陈胜吴广敢造反的?即使造反,也会很快就灭了,
赵高属于内庭官员,是皇帝的代言人,而他能把秦始皇的儿子女儿一个个的送上断头台,如果秦始皇分封了儿子为诸侯王,赵高敢把胡亥不当皇帝吗?
刘邦分封诸侯王后,吕雉再厉害,可以杀皇帝,她敢把刘邦的儿子们像切菜一样杀光吗?敢像武则天样篡位吗?周勃敢政变,敢杀皇帝,但汉文帝一上台,就让货真价实的皇帝了。
刘邦分封后,没听过民间有什么叛乱的吧?除了诸侯王的叛乱。
从秦朝到唐朝,一直都在分封和郡县直接徘徊,分封的都会诸侯王叛乱,郡县的都会权臣篡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秦始皇选择分封诸侯王,可能灭亡的方式跟西晋一样,在诸侯王叛乱中灭亡。但不分封,就是这样灭亡了。
所以,社会制度跟生产力得相匹配,并不是社会制度越先进越好
秦帝国的覆灭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制度的变革,需要因时因地,逐步发展,不能为了“毕其功于一役”而一蹴而就,急切地推行全国。秦国的中央集权制无异于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制度,也是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不然又怎么能灭六国。
但问题是,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到秦始皇一统六国,秦国治关中、巴蜀西垂之地,也是用了六世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培养出满足整个秦国的官僚队伍,使得地方权力归于中央,解放了生产力。
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分封制逐渐退出舞台,被秦军功爵制度取代,自此之后爵位不再具备完全的封地行政军事权,仅有一部分的税收权。然而关东六国,封爵贵族们依然是封地的土皇帝,封地的黔首黎民们所适应的主要生产关系,还是效忠于封君,而非国君,所遵守的律法,也不是全国通行的,由中央派遣流官所裁判的法令,而是封君们的言出法随。
当秦统一六国后,快速消灭六国贵族,或杀或迁徙,致使整个六国的基层行政系统崩溃,而以当时秦国培养的官吏队伍,根本满足不了六国新的庞大行政系统。
由此,就造成以下局面,往往几十个秦吏,就要管辖一郡之地,而地方六国遗族们,虽然没有了政治特权,但他们依然是六国的大地主,把持着经济,他们可以通过金钱攻势,笼络人数劣势的秦吏,面对糖衣炮弹,以及严苛的秦法,大部分秦吏只有妥协。因为,要治理庞大的地区,不依靠这些地头蛇,完全不可能完成秦始皇发动征服战役,以及大工程的政治任务。
是故,秦吏快速堕落,贵族以隐蔽的身份重新掌控地方的一部分权力,使得秦法在推广六国之中,出现了被贵族们“曲解”甚至“诋毁”的问题,从而造成了秦中央政权公信力的大大降低,而没有进过法制教育的六国黔首们,根本完全无法理解逻辑严密,条文甚多秦律,毕竟他们都是文盲,于是秦律就变成了恶法,成为了秦国压迫六国的帮凶。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在于,秦朝没有在六国培养起忠于中央政府官吏队伍,也没有对地方豪强的打击分化,以至于秦律中种种惠民之法都走了样,所以使得人们饱受摧残,怨声载道。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而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律法的漏洞,谋取私利,而大部分六国的秦吏都堕落后,于是整个行政体系就崩坏了。
其二、国家政府的财富,不等于人民财富、秦朝时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中央集权政府,而他的发展却走向了中央集权的另外一个极端,即穷人民而富政府,隋朝的强盛大抵也是这种情况。秦朝强大是有原因的,在解放生产力的大前提下,秦朝过渡的滥用民力,使得人民财富短时间内迅速地汇集到政府中,以便于秦始皇陛下建立他的不世之功,从而造成了政府很强大,人民很贫穷的局面。
政府要强,就必然会导致压迫人民越深,毕竟当时的生产力是有限的,何况秦制度于六国还属于水土不服的情形,造成人民的仇视,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国家要强,不仅仅国强,家也要富,一个个个体富裕起来,国家才会走向更强。显然,急于求成的秦始皇陛下,透支民力,制造出来的“大秦帝国”如空中楼阁,一戳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