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的感觉到底好不好受,是所有人都感觉一样吗?
寄人篱下,给一个人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没有归宿感。一个没有家的地方,就是漂迫流浪,这种感觉理所当然不好。
我没有过寄人篱下,但是我姐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的。前不久我姐还跟我讲了这段往事。
外婆这个人蛮好的,给吃给喝,但是脾气不好,喜欢骂人,也喜欢打人,手中有什么东西,那就直接劈下来了。姐姐说,“我来这里是读书的,不是来放牛的。”所以姐姐没少挨打。外公大好人一个,给吃给喝,什么都不管。姐姐说,每到学校放假过节,她就站在外婆家屋后一片树林的小路上。因为她知道爸妈那一天一定会从这条路来外婆家。可是,去一会儿爸妈就回去了。她很失望,原来爸妈不是去接她,而是去送节。姐姐说,她又站在外婆屋后树林的那条小路上送爸妈回家,直到爸妈的背影模糊不见了,她还没有离开。现在姐姐也远嫁他乡了。
我虽然有幸没有姐姐那般“寄人篱下”,但是出远门打工,候鸟式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广泛性的“寄人篱下”吗?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白天忙碌工作,晚上下班了就开始跟孩子爱人,父母视频聊天。特别是每个月放一天假的时候,孩子总会问,“爸爸,你放一天为什么不回来陪我玩呀?”父母能理解孩子渴望陪伴的爱,可是父母永远不能跟孩子解释成年人生活的无奈。
在一座城市工作五年或者十年,没有家,对这座城市再熟悉,你也不属于它,它也不属于你。我永远都是那千千万万流浪大军里的一员,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默默想念自己的家。
寄人篱下就是漂迫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心里永远渴望一个安稳的家。
“寄人篱下”的感觉肯定不好受!若是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出于很多无奈、没有办法的办法,才会去寄居他人。即使是亲戚,其心情也是一样的。所以,一开始,“寄人篱下”者心里就有阴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寄人篱下”的人,思想压抑。
首先,当你一进到别人家里时,会刹那间从心里涌出一种不自然,思想紧张的感觉。接纳你的人们可能大家都会安慰你,说“别怕,这儿就当成是你的家,要干什么事都随你便。”但是,他们越这么说,你思想越紧张。因为此话他们说得太勤了,这个也说,那个也说,好像你到这儿来就是来享受的,让他们来照顾的。因此,使你思想也增加了不安,进而产生出来压抑。
“寄人篱下”的人,生活拘束。
在生活上,也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再不会像在自己家里那样,想吃什么就让父母买,买回来根据自己的口味想怎么做就要求父母怎么做。虽然你是缴了生活费的,但是一日三餐怎样安排可就由不得你,煮啥吃啥,即使再怎么不合你的口味,你还得昧着良心说,“好吃,好吃。”你若稍有不悦或者不满意的表现出来,有人可能就会狠狠的盯着你,让你不自在,浑身就像有把针在刺似的,极不舒服。由此,在生活上你不由自主的就拘束起来。
“寄人篱下”的人,郁郁寡欢。
由于思想上的压抑,生活中的拘束,必然就会引起郁郁寡欢,对一切事情提不起兴趣,难受,感觉生活沉闷,苦涩。当然,若是把这些事情对人说出来,心里就会肯定好受得多,难受也会减少。但是,这些事又怎么好去向人诉说呢?他们接纳了你,应该是你感恩他们才对,你怎么还会去背后涚他们的坏话?所以,闭上嘴,你整天就只有默默无语,郁郁寡欢,委屈的泪水只能在心里流,
“寄人篱下”的人,期盼早日离开。
寄人篱下的人,很多都明白自己的处境。他们不是傻子也不是白痴,他们很多都是聪明人,心明眼亮。所以他们都很努力,都很自尊,都在尽力为自己创造各种条件,争取早日脱离这种生活。这样的愿望,他们是很急迫的,只要有一丝丝离开的希望,他们就会毫不犹豫,马上离开。
好像说多了一点,就此打住。题主可能没有经历过,但是,曾经“寄人篱下”的所有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吧?
所以,寄人篱下不好受!在此劝劝题主,你可最好別去体会哦!
你身边有没有特别抠门的人?能抠门到什么地步?
抠也是节约,是节俭,节约是美德,过分的节俭未必是好事。
我家那有个婶子,过日子是好手,特别勤劳,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养的鸡卖蛋,养的猪卖钱,农闲时候挖药材卖,采蘑菇卖,六十岁了,春天还出去栽稻子挣钱,秋天还出去扒苞米挣钱,自己家还包地种,儿女都结婚了,过得都挺好,回来给她买的鱼肉,孩子走了就放冰箱里,下次回来再吃,气得孩子总说她,她就说不爱吃。
攒钱孩子买楼买车,就几万几万的拿,那可舍得不吝啬!
有年秋天扒苞米,感冒了,舍不得耽误去买药花钱,就等到地收拾完了才去买药,结果真耽误了,做个气管炎的毛病,这回总反复咳嗽不好,常年吃药,经常打针,再说总吃的不好,身体素质差,岁数大了,免疫力低下,毛病越来越多了,头疼头晕,胃肠不好,不敢吃水果,油腻的东西,皮肤瘙痒,长期失眠等等!
这么多年,最远就去过市里,离她家没有一百里地,还是去卖豆包,核桃仁什么去的,再不就是看病去的,从来没出去旅游过。钱是省下一些,但是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来健康了,常年承受病痛的折磨!
有一次看见她,我问问最近身体怎么样,看着这么瘦呢?她说,别提了,才66斤,活着遭罪,以前舍不得花钱,现在都送药店和医院很多了。
所以说,适当的节约也对,过分的节俭,也许得不偿失的!
过分的怄门适得其反。勤俭节约,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如果那家的媳妇把家打理干净整洁,财务收支捏拿得稳稳妥妥,既厉行节约,也保证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舒舒坦坦。那么周围邻居,亲朋好友准会夸她贤内助,好媳妇。反之呢,仅靠抠门,占小便持家,结果抠了一辈子的门,到头来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一个朋友给我讲的故事。一对夫妻从农村进大城市打工。男的在一家公司上班,包住。女的在外帮馆子。一家人挤在男方上班的单间宿舍。他们家很少买菜买肉,因女的会从餐厅里带些吃的回来。客人没吃完的剩菜,她看到顺眼的,就打包回来了,多了就往冰箱一塞,她家的冰箱,就是用来装剩菜的。她说这样挺好,省钱又省事。只是她老公经常拉肚子,常去买药。同事不解,问你怎么老拉肚子,得去医院看看呢。她老公嘿嘿一笑,说肉吃多了,不消化。
他们家虽是四口之家,却是水电气用得最少的。每天早晚,都会见到他们家儿子提着两个大暖瓶打开水。烧水的人看得心烦。他们家却乐呵呵的,煮饭洗脸洗脚的开水有了,省钱省时间。
过了四五年,公司和他们夫妻一起来的同事都纷纷在外买商品房了。那时房价很低。男的回来和媳妇商量,说人家都在买,我们也去整一套吧,交个首付足足有余。女的掘指一算,首付要十几万,然后每月要月供1仟多,还要一笔装修费。她眉头一皱“又要拿出去这么多钱呀?住公司的现成房一分钱都不出,干嘛要买房呢?傻呀!”男的说“儿子大了,住不下了。”女的说:“你跟老板说说,就让儿子到你们公司上班呀,同样有房子住”男的想了想,觉得媳妇说得有道理。 在这个男人眼里,他媳妇会算计,也节俭,持家有方。所以大凡小事都爱听她的。
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公司里的职工几乎都在外置业了,小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唯有他们一家,捂着几叠票子,孤零零地住在厂区里。果真,他的两个儿子也进厂里上班了。
可是,当儿子要谈婚论嫁时,他俩傻眼了。房价涨了又涨,节节攀高,他们家的存款,被房价抛得老远老远。可没有房,谁做你家媳妇?现在的女孩,会随你挤在工厂宿舍里?
全家人又开始新一轮的省钱生活。这时,夫妻俩都是过五奔六的人了。
男的开始埋怨女的没眼光,悔当初不该听她的,错过了买房子的机会。
其实,女的目光短浅一回事,更主要的是她骨子里抠门和爱占便宜作了崇。
一个胡同的一个姐姐,抠门能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
她妈生了九个孩子。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的。结婚后,和她老公卖过猪肉,卖过豆腐,养过猪。凭着吃苦耐劳,盖起了俩层小楼。楼房一天没住过,就出租出去。他们一家搬到河套边上,盖了一间小棚子,连电都没有,根本算不上是一个家。
有一次,我和闺蜜聊到她。闺蜜去过她家,她说她家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只有炕上摆着两套,脏的发亮的铺盖,特别扎眼。那次,她一定留闺蜜在她家吃饭。贴的玉米饼,从来不买米和面,猪吃啥,她吃啥。地上掉一根韭菜,赶紧捡起来,说下顿炒菜里。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老公,有一天晚上去厕所。那也不能叫厕所,就是在路边,好歹挡了挡,挖了个坑。正在蹲着时,马路上翻车了,正好把她老公压在了车底下,送到医院,没抢救过来。那时她老公也就四十多岁。装老衣她都不舍得给买,亲戚朋友说拉回家发送,发送吧,叫一波吹鼓手,不白来世上走一趟。她说:“快别坑我了,不花那个钱”。把她家人全气跑了。从医院拉出来就直接埋了。
在她眼里,除非钱没别的,他老公不是死于意外吗,赔了点钱,她担心亲戚朋友来借,不敢和任何人来往,常年玩失踪,电话都要通过她儿子转接。这是不是名副其实的铁公鸡。
我有一位同事,就是属于比较抠门的。
十五六年前,我刚进学校工作,认识了这位前辈。开始我以为他只是比较节约和顾家。比如他会把办公室里的废纸带回家、会把家里需要充电的电器带到学校里来充电,甚至会带着水枪用学校的自来水冲洗他那辆破摩托车。
后来我发现,他确实是个抠门儿的人。比如,他抽烟,有烟瘾,但是很少自己买烟。学校里男老师就那么几十个,抽烟的不到一半。他一般趁下课时间就往那几个抽烟的老师的办公室跑,名义上是路过,顺便聊会儿天。那些有烟瘾的老师,一般都会在下课后吞云吐雾一番,看到有“烟友”在旁边,自然会递上一支。他也就一边客气着一边接过来。中午的时候,有老师会在办公室玩会电脑游戏,他就在边上看,看到那老师抽烟并给他发烟后才找个理由离开。
实在没轴的时候,他就去副校长那边“汇报工作”。副校长是有名的烟鬼,烟瘾之大,只要不是上课,手上必然夹着烟。所以他过去汇报工作,总能捞到一两支。
那时经常有家长来我们办公室。一般男性家长过来么,会给老师敬烟,而且有时候会是中华烟。那时候我们的工资才一两千块,一般老师都抽不起这种好烟。所以这个时候他就会很高兴地接过来,把烟放在鼻子底下使劲地闻一下,然后点上深吸一口,感觉不像在抽烟,像吸du。我不抽烟,面对家长的香烟我一般都是直接拒绝的。几次之后,他就跟我说了,家长敬烟的话,你不抽别人抽啊,你可以收下了给别人啊!——不用说,“别人”就是指他啰!我听了他的,给他攒了不少散烟。
有一次,一位家长过来,递给我一支软中华,为顺手接了过来放在办公桌上,家长客气啊,举着打火机凑到我面前要给我点上,我拿都拿了,也不好意思说我不抽烟,只能凑上去把烟点上,就这么一点点燃成灰烬。家长走后,他冲我大发脾气,说我暴殄天物,既然不抽烟就不要点,现在把他的烟给浪费了!感情这支烟在他眼里已经是“他的烟”了!我都不知道说啥啊!他自顾自在那儿叹息:那可是软中华啊!软中华!软中华!
为了这支烟,他生气了好几天,直到几天后我去参加了一个葬礼,带回来一包红双喜。因为这个烟比较差,学校里的老师一般都不抽的。我试探性地问他抽不抽?他看到有烟抽立马眉开眼笑说:只要能点燃冒烟的,他都抽!于是我把一包烟都给了他,为此,他经常在各种场合说我是个好同志,说这个小年轻懂事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