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美文网

Hi, 请登录

长恨歌赏析,长恨歌诗词鉴赏

你最欣赏《长恨歌》里面的哪几句?怎样理解?

农夫最欣赏和喜欢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中末尾的几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长恨歌赏析,长恨歌诗词鉴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长恨歌赏析,长恨歌诗词鉴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恨绵绵无绝期。

众所週知,《长恨歌》是诗人白居易一生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名篇和代表作之一,其中不乏许多精美的诗句和寓意深刻的名句,你为什么单单欣赏和喜欢末尾这几句呢?

因为末尾的这几句诗文,不单是诗人对长诗《长恨歌》的总结和点晴之笔,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在借别人的灵堂,哭诉自已的委屈。

长恨歌赏析,长恨歌诗词鉴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话又从何说起呢?因为根据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心情之作。原来诗人白居易年轻时曾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他的母亲门第观念严重,三番五次地横加干涉和指责,最终在母亲以死相逼的无奈中,直到诗人三十多岁才与一姓杨的女子成婚。和湘灵分手时,诗人曾写下了痛苦的诗句: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

丁毅和方超的文章最后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自已心爱的姑娘湘灵而痛苦万分。

所以我认为:《长恨歌》不单是对历史的记录和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絕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已的痛苦与深情。

这也就是所谓的"诗言志,诗传情“,籍于这一点,所以农夫是非常欣赏和喜爱《长恨歌》末尾这几句诗句的。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要说诗经女孩最欣赏的,当然是该诗的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具体原因我们来看:

话说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外出旅游,他们逛到了杨玉环上吊处马嵬坡不远的仙游寺,听到了导游讲解五十年前的那场安史之乱以及杨贵妃他们的故事,“到此一游”后准备走了。结果朋友说,“你个大诗人,不写点什么留给后世么?像明皇与贵妃,如果我们不记载,谁知道百年之后的人们,是否还记得呢?”

白居易一听,是这么个道理,于是就用诗文写篇故事吧,就写成了不朽名作《长恨歌》:

840字的一篇满分作文,如果白居易参加高考,一定会一鸣惊人的。

这篇长恨歌根据民间传说和故事,以诗化的语言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主题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这首《长恨歌》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那么,诗经女孩为何喜欢最后两句呢?我们先来鉴赏一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连理枝:两株树木树干相抱。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恨:遗憾。绵绵:连绵不断。

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唐玄宗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人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诗歌的末尾这两句,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而且做到“清音有余”。这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