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只能由科学工作者来普及吗?
似乎题主问了两个问题,不过都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来说科学只能有科学工作者来普及吗?
原则上是这样,因为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科学家因为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而且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所以,科学工作者或者说科学家是开展科普的最佳人员,所以他们有时候也被称为科普的第一发球员。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拿中国来说,我们目前从事科普的力量比较多元,包括科学工作者,媒体从业者,科研机构,科技类企业(比如果壳),行业学会和协会,当然也包括从事科普研究的相关机构。
因为在国内来说,科普受到重视也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其他具有一定科学背景的人(未必从事科学研究相关工作)会开展对科学的普及工作,所以目前形成了多元的局面。
但是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科学工作者开展科普,毕竟他们是科学知识的源头。
对于题主的第二个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简单的回答就是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让科学变得有意思,利于普及。
举一个例子,《中国科学报》在2月末的时候有一个科普理论专版,其中专题研讨了科普与艺术的相关问题,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其中有美丽化学的创始人梁琰博士的文章,北京天文馆太空艺术画家喻京川老师的文章等。
梁琰博士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了化学之美,也获得了很多大奖以及公众的赞赏,这不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来传播和普及科学吗?另外3月24日理解未来讲座上,梁琰博士也分享了他对科学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兴趣的也可以找视频连接看一下。
当然通过艺术的手段来普及科学的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果壳网的steed老师,星空摄影社叶梓颐,画科普漫画的sheldon和二混子,等等。
希望上述答案可以让题主满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