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
巴尔扎克有一篇小说,写一个年轻的修女贞娜奉命到巴黎出差,因目睹丰富多彩的尘世生活,不由向往之至,她毅然脱下黒袍,成了十分迷人的巴黎女郎。谁知小说发表学,某修道院院长却大为恼火,因为该院也有个叫贞娜的修女,但并未去过巴黎,于是,硬说小说是对修道院和全体天主教徒的侮辱,非要巴尔扎克向全法兰西认错、忏悔不可。
搞这种“对号入座”的人,根本不懂得生活真实与艺木虚构的区别。小说要反映生活,但不是生活的实录,而是对现实生活進行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的产物。小说中的人物,可以是以一个人为模特儿的,也可以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進行的艺术虚构。所谓虚构,乃是作家慨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法。只有经过虚构和想象,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现实中的人与事,照搬進作品,一般是不能人、不耐咀嚼的。这里就需要艺术虚构来加以补充,使人物和事件集中、典型化。当然,个别文学样式如报告文学则不能有虚构的成分,必须完全忠实于生活真实。
但是,艺术虚构不是凭空揑造;想象,也不是胡思乱想。虚构与想象都需要模特儿,都需要以真实为凭据,“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在这样的作品中有生活中的模特儿的影子,但并非是生活中的模特儿,它所慨括的内容和揭示的意义要深广得多。因此,读者如果从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是被歌颂的,不要沾沾自喜,是暴露的,也不必暴跳如雷,最好是从中吸取教益,使自己变得高尚而纯粹,千万不要学那个修道院长的作法。
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生活的真实是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世界之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具体的生活事实,即生活的原生形态和原始面貌,它是艺术真实的基础和源泉。
艺术的真实则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加工、变形和改造,它源于生活的真实,却比生活真实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因为它包含着作家、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体现了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评价。
所以艺术真实应该体现三个统一:
①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即客观的生活真实与作家对生活的主观认识和主观评价相统一。
②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即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现实与作家在作品中所描写、所虚构和所想象的可能存在的生活相统一。
③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即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说的“是特定的这一个”,也就是指艺术形象的个别性、独创性与它所体现的普遍性、共性相统一。只有体现了以上三方面的统一,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性,而只有达到艺术真实性的作品,才是优秀的、永垂后世的作品。
对于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的辩证关系,鲁迅曾作过扼要的概括,他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与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 鲁迅的这段话,可具体而准确地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