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地方有哪些结婚习俗?
我家乡在广西蒙山县南部,简称“蒙南”。蒙南的结婚习俗,自有其不同之处。蒙南地方的男婚女嫁,解放前均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一般女子在十一二岁就由父母许配,十六至十八岁即要结婚,如超过十八岁未嫁的女子,就会被乡人讥笑为“老女”了。一直到1949年解放之后,才放宽,结婚男女允许约定相亲见面。
我们蒙南地方,习俗上,婚礼方面,还继承一些旧例。仍须经过“请庚”、“论成”、“过报”、“行聘”等礼仪。
所谓“请庚”,就是将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即八字)拿给男方,男方把男女双方“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命”而择就结婚吉日。
“论成”礼,又称文定礼,即男方备红包、茶叶、槟榔、鸡、猪肉、饼、糖等礼物,由媒人送到女方报之以成。家乡有俗语云:“饮了人茶是人妇,百年不嫁是人妻”。
“过报”礼,婚姻嫁娶到了这时,除备办上述论成之时礼物外,还须送相当数字的“聘金”(即家乡话所说的“身价银”)按现在家乡惯例,不少于二三万元人民币。连同结婚吉日、对首帖式、红包(如报金、席金、月老利市)等合成一担,由媒人和承担者送到女方报日。过礼这天,男女双方常请外祖父母、舅父母、姑母等重要亲人前来吃“过报酒”。
“行聘”礼在迎亲之日,装礼担外不能少柏枝桂子、青葱绿蒜。组织迎亲队伍驱车迎新娘子去。然后经过拜堂和拜茶便可送入洞房!
我们河南省豫东农村八十年代结婚的习俗主要有:请主、抬嫁妆、迎亲、拜天地、闹洞房等仪式。
一、请主、布置新房
结婚头一天,新郎官家已经开始忙活了。打扫庭院、张贴对联、大红喜字、布置洞房、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鲜艳的红对联把整个院落映照得红红彤彤,十分喜庆。请来的厨师们在院子里忙着盘炉灶、摆菜案。帮忙的人们摆放宴席桌椅板凳、搭设帐篷。院子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傍晚,一张方桌上面摆放请主祭祀用的主牌位、供品、烧纸、香烛、鞭炮等祭品。两人抬着,新郎和新郎的父亲扶着供桌,前面吹鼓手、铁銃手吹着唢呐,燃放着铁銃,后面紧跟着新郎官的族亲,吹吹打打到祖坟地请祖宗先人回家接受新人的跪拜。请主的唢呐、鞭炮声吸引村里的老少爷们、乡里乡亲围观看热闹。来到祖坟地,新郎官和族亲在祖坟上点燃烧纸,祷告先人回家接受祭拜,分享晚辈喜结良缘,家族得以传延的喜庆。
二、宴请乡邻
宴请乡邻也是在结婚的头一天傍晚进行。乡亲邻居们不请自到前来贺喜。那个年头,新郎官的族亲、与新郎官关系比较好的人家搭礼礼金最高的也就是50块钱,关系一般、同学关系礼金5块、10块,还有的三四个人凑在一起共同出资购买一块匾额、字画之类的物品。不论礼金多少都要接待宴请喝喜酒。电灯高照,流水席开始,吹鼓手们卖劲地吹着唢呐,锣鼓震天,铁銃、鞭炮齐鸣,喝喜酒的划拳行令、听唢呐看热闹的欢声笑语,整个院落充满了欢乐喜庆氛围。
三、抬嫁妆、娶亲
结婚当天的早晨,新郎官家请来邻居抬嫁妆的人们开始吃一顿简单的饭,饭后起身去新娘家抬嫁妆。前去抬嫁妆的人数双方家长事先协商好了,新娘家陪送的嫁妆多,抬嫁妆去的人就多。为了彰显新娘家陪送的嫁妆多,女方家有面子,光彩,陪送的嫁妆一般都不用车拉,全部都是人抬。抬柜子、抬桌子、搬椅子、拿灯、拿盆等抬嫁妆的人一字排开,从前到后有1里多地的长度好不壮观。
紧随抬嫁妆队伍的后面,迎娶新娘的大红花轿也从新郎家启动,在吹唢呐的吹吹打打声中和鞭炮铁銃震天的轰鸣声中,人工抬着的花轿颤颤巍巍地朝新娘家走去。
来到新娘家落下花轿,吹鼓手们吹奏三遍鼓乐,三声铁銃,新娘上花轿,一路鼓乐齐鸣、铁銃声声,轿夫手们抬着新娘回到新郎官家。
四、拜天地
娶亲的队伍刚走,新郎官家已经忙乎着摆放天地桌了。天地桌摆放在堂屋的门口外面,桌上放着一个盛粮食的斗,斗里面装满了五谷杂粮用红纸封口,上面插上一杆秤、挂上一面镜子。天地桌上摆上供品、香烛、天地神灵牌位和先人牌位。
新郎官站在东面,新娘子站在西面,面向天地桌站立。司仪在吹鼓手的奏乐声、铁銃声和鞭炮声中,主持着新郎和新娘的拜天地仪式。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对拜过后,司仪按照辈分的大小,按照先后顺序喊叫新郎官的族亲和亲戚长辈们到天地桌前接受新娘和新郎的叩拜。被叫到名字的长辈不管受头与否,都要拿拜礼金给一对新人表示祝贺和祝福。
五、闹洞房
闹洞房、闹洞房,新婚越闹越红火,预示着一对新人在未来的日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结婚头三天不分大小都可以闹洞房。闹洞房增添了新婚的喜庆气氛,传达了亲朋好友们对新人的祝福。闹洞房还有驱邪纳福的讲究,传说在迎娶新娘的路上有妖魔鬼怪趁机跟着新娘来到新房,新郎家人请来亲戚朋友前来闹洞房,妖魔鬼怪害怕人多热闹,只得悄悄溜走。不但闹洞房,还讲究听新房。结婚头三天,村里的孩子们会趴在新房的窗户外面,听新郎、新娘说悄悄话、知心话。人们认为,新人结婚头三天晚上,如果没有人听新房,妖魔鬼怪就会去听新房。因此,新郎家人会请左右邻居家里的男孩子们前去听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