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美文网

Hi, 请登录

教育小故事,教育小故事小学教师

有什么经典的教育小孩的例子?

除了孟母三迁的经典,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胡适母亲教育他的故事。

胡适在他的《四十自述》第一章节“九年的家乡教育”里,他详细记录了自己从两岁左右跟父母习字,到后来入私塾学习以及从其他人处读书的经历,其中母亲对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长远的。

他说了两件事:

教育小故事,教育小故事小学教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件是胡适说到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一年才给先生两块银元,所以先生也不是很耐心教学,每天只是叫他们背死书,死背书,从来不为他们“讲书”。而胡适的母亲不是这样的。“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

第二件是:每天天亮时,我母亲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后面,胡适写道“我母亲管教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所以,家长的认知高度决定了孩子将来的高度,与家长的智商、学识不是必然的关系。

教育小故事,教育小故事小学教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一句话叫做,“如果你能够从父母那里听到5000次夸奖,你就会获得自信。”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违心,但是不少心理学家都已经证实了这个原理。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期待效应”。

故事是这样的。罗森塔尔在1960年的时候在加州的一所中学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到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的测试。然后罗森塔尔把一份“最有前途学生”的名单交给了校方,让他们重点培养。

教育小故事,教育小故事小学教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名单的总数占了18个班级学生总数的20%。但实际上,学校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这20%的“重点培养对象”其实是罗森塔尔和他的团队随机挑选的。他甚至连学生的测试成绩都没有看过。

有趣的是,几个月之后,这份名单上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有了明显的提高。据说还更加的有自信和求知欲。

“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罗森塔尔还发现,特别是权威给出的赞美和期待更加有用。其实对于小孩来说,父母就是绝对的权威。但是很多父母遇到小孩的问题只懂得发脾气。这些家长的情商可能本身并不高,加上教育方式生硬,小孩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听话,甚至还会脱离轨道。其实父母作为权威,只要经常给小孩一些正面的引导,期待和赞美,小孩自己就会按照那个美好的形象去发展了。

在我看来,这是最经典的一个教育小孩的案例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