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普遍,当时人是不是非常开放?
有些朝代,确实有青楼遍地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人是非常开放的。在古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商业、手工业这些有限的产业,所以青楼的出现,只是解决行业缺少、财政来源不足这些问题的一个手段。
一、青楼最早出现于齐国,当时的人们并不开放
青楼就是妓院,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管仲把开设青楼作为聚财之道、扩充军费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策》说,“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齐桓公在他的王宫里面设立了七家宫妓,这是给他自己用的。女闾七百,是管仲在民间开设的妓院。但是“国人非之”,说明国人是反对的,这说明时人并不是那么开放。
二、从青楼的作用看,也不能说明当时人的开放
管仲开设女闾,一是为了收税。“置女市,收男子钱以入官”,“徵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兴”。二是为了活跃国际贸易、招商引资,以女闾招来和留住那些游走于各国的商人。三是吸引游士,留住人才。那些周游列国的有学之士,往往是妓院的常客。四是缓解很多百姓娶不上妻子的社会矛盾。五是将从业人员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工具。六是迎合齐桓公的个人喜好。《韩非子》说,“桓公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所以,青楼主要体现是他的商业和政治价值。从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上看,如果当时人的是开放的,也就用不着青楼了。
三、从妓女的来源上看,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开放
当时战争频繁,有大量的女俘和女奴,另外还有一些罪犯家的女眷,这是主要来源。清代学者周亮工说:“女闾七百,皆寡妇也。”这是另一个来源。当时已婚妇女是没有财产权的,如果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那是相当凄惨的事。所以妓院只是这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而不是开放。
四、从业人员的数量
《战国策》说的“女闾七百”,到底是多少人呢?有说700人的,有说700家的。齐桓公的时候,临淄大概有人口2万户。而女闾的作用是扩充军费,仅仅700人或700家哪能满足庞大军费的开销呢?当时,“闾”还有一个意思,二十五家为一闾。所以,女闾七百,应该是17500家,管仲要在全国城乡中的里巷胡同里,开设17500家妓院。这也是齐国军队强大的一个原因。
总之,青楼只是古代一个普通的产业,并不能说明古代人很开放。
关于腾讯投资“洗稿”起家的差评,腾讯公关总监称洗稿在法理上行得通?你怎么看?
最近网上有句话挺火:一家靠复制起家的公司(腾讯)如今投了一家爱搬运文章的公众号(差评),真是志同道合!对于网友指出这个问题,腾讯公关总监张军表现出一副“我就是投了,你们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度,甚至连“洗稿在法理上行得通”的言论都出来了。突然觉得腾讯的公关团队也挺智障,坑的他们老总马化腾都得出来澄清,也算是厉害。
腾讯为何投资差评?
前些年随着微信的崛起,与之相随的微信公众号也随之发展迅猛。在如今信息爆炸,自媒体开始大行其道的时代。微信公众号是自媒体阵营中大势力之一,为腾讯带来无数流量。而随着头条号(头条),大鱼号(阿里),百家号(百度)等平台自媒体兴起,吸引了大量公众号的作者入驻。而腾讯自家的企鹅号却发展的不太理想,因而腾讯开始重视自家微信平台中的公众号。此次投资差评公众号,就是对这类流量大户公众号进行扶持,同时给其一个枷锁,防止其被挖走。
为何腾讯投资差评惹众怒?
前不久,一篇《腾讯没有梦想》引爆网络,开启了对腾讯是否只在投资而忘了创新。如今腾讯又因投资问题,再一次被大家关注。这些年腾讯投资很多项目,虽然也偶尔被人诟病,但影响不大。然而这才投资的差评,作为一家号称原创的自媒体平台,曾经却出现了多起洗稿事件,还被多次起诉。而洗稿这种抄袭搬运他人作品的行为,在自媒体界是最让人所不齿的,而差评却经常出现这种问题。网友指出差评作者们每日蹲点在知乎,微博,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将最新最热的文章搬到自己平台,还打着原创的旗号。而腾讯对于这种平台给予投资,会打击很多积极创作者的热情,更变相估计了抄袭。虽然从腾讯投资角度看,差评所制造的巨大流量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然而在网友指出差评的问题后,公关出来辩解,甚至还说“洗稿法理上行得通”,就显得十分智障了。腾讯曾因复制其他软件而饱受诟病,通过微信的上的不断优化创新,才慢慢让人淡忘了过去的一些黑历史。而如今这样再次公然支持抄袭行为,自己被再一次打回原形。如今社会,不应该只注重金钱的获取,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还是存在的,正确的价值观就很重要。如此投资只会进一步毁了腾讯的形象,变相支持了抄袭。
事情最新进展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热议后,尤其是其公关团队智障般的发言结束后,引得创作者们的不满情绪更加浓郁。之后晚间,腾讯CEO马化腾就此事进行说明,指出将彻查此事。直到24号深夜,腾讯官方就此次投资进行了声明,会重新考核对于差评3000万投资事项,倘若不符合知识产权保护,会放弃投入。
腾讯能否悬崖勒马,降低这次事态的影响,后续的处理结果非常重要。如今看来,至少坚持原创的正确价值观还是成功占领了高地,但能否保住,就要等腾讯给出的最终结果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科技资讯,欢迎关注忆梦科技。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删除。
我们不知道法理在哪里,但公理是存在的,既然都违背公理,违背法理是迟早的事。法律是底线,但人要活着,如果只在底线之上,那岂不是要求太低了点?当然,能坚持法律底线,在腾讯看来已经是很高了吧。
投资部门的事情,难道就不是腾讯公司的事情?这个投资部门还是不是在腾讯公司里呢?对外投资,肯定是以腾讯的名义,即便是投资部门。
从拼多多到趣头条,这两年腾讯为了流量变现在投资的时候慌不择路,根本不考虑什么逼格,投资的对象是越来越LOW了。这样下去,真不知道下一步会投资谁?只要是有流量,只要是能赚钱,就是腾讯眼中的宝贝。
有人说,腾讯投资了差评,至少以后不会再写腾讯负面了,那么,拿了腾讯投资的差评会不会变成腾讯对手的专职差评师呢?我们不得不担心。既然腾讯投资的永辉、步步高、沃尔玛等等都可以直接向腾讯的对手开火,职业玩差评的差评成为腾讯手中的媒体工具,显然是有可能的。
差评格调不高,但用户不少,这就是微信公众号这些年的现实。站在腾讯的立场上看问题,这笔投资很划算,几千万这个数字,如果是像差评这样的自媒体团队拿一年两年的公关费,可能都值得给,何况还有股份呢?腾讯没有做赔本买卖。
如果我是腾讯,我也会投资差评,因为,作为巨头,自己做一些没有底线的事情是不可以的,很容易树大招风,但如果是自己投资的企业做些无逼格的事情,自己是可以旱涝保收高枕无忧的,也可规避很多麻烦。
法理,天理,在投资公司的眼中都是道理,人家自己都认为不违背法理,我们就更没有必要议论了。人以类聚,腾讯和差评本就是一家人,何必批评人家洗稿子,腾讯的业务不也一样是洗来的吗?只要体验好,只要用户喜欢,抄袭又何妨?
腾讯投资“洗稿”起家的差评,无疑是犯了众位原创作者的怒。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是“抄”也要“抄”得有水平,才能让人信服。
为什么“洗稿”这种行为如此让人不耻呢,主要原因在于“洗稿”的成本太低,技术太差,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是因为每个人看完哈姆雷特之后,在自己的脑中消化吸收这个故事,并且结合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就会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哪怕有两个人的观点相似,也会因为他们不同的经验,而出现不同的表述,从而形成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这种情况下的“相似”,大家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虽然核心观点相似,但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同的,是不同的两个人,花了同样的时间,经历了同样的吸收知识——内化知识——产生新的内容,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他们借鉴同一部作品《哈姆雷特》,而产生各自的智慧结晶。
这种“相似”,仍然是这两个人各自的“原创”,是他们自己的成果。
而洗稿是什么呢?洗稿连模仿可能都算不上,仅仅是比一字不差直接抄袭稍微高级那么一点点。洗稿更像是“转换同义词+东拼西凑”的一种过程。将别人的原创内容拷贝过来,然后改变一下字词顺序,将词语转换成同义词,甚至是将几个作者的内容移花接木,凑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洗稿省略了查找资料、分析数据、内化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成果,这个十分耗费时间、精力的过程,可以说是“拿来主义”,直接将他人好的内容,“做点小手术”,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上营销,吸引大批量的粉丝,从而获取利益。
这种行为就像是偷了别人的自行车,自己改装了一下,然后卖了一个高价钱。那被偷的人,自然是深恶痛绝的。而群众当然也不希望鼓励偷车的行为,不然万一有一天自己被偷了就悲剧了。
而这个差评呢,就是圈内圈外公认的偷过车的,腾讯如此大张旗鼓地公开表示要投资一个偷过车的,无异于鼓励偷车的行为,这被大家认为是三观不正、没有梦想,也不算冤枉了。
当然,从投资部门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会太过于在乎是不是洗稿起家,他们更注重的是盈利。洗稿团队之所以能够获得青睐,和他们的营销能力是分不开的。虽然他们创作内容方面可能出于成本的考虑,选择了洗稿,但是他们能够引起大众的注意,并且通过洗稿成功地营销自己,说明营销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内容的好坏毕竟还是不如营销水平高低来得重要,毕竟没了营销,再好的内容也很难被发现。许多原创作者,之所以发表的文章效果不如洗稿的,也是因为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找资料、酝酿文章上面,在营销自己、推广自己上面,就很欠缺。
人人都是自媒体的阶段中,内容并不缺,而能否出彩、走红,能否因此而获取利益,可以说与营销能力是分不开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就不难理解投资部的行为了。且不论究竟是腾讯投资还是其他什么讯投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必然是希望能够盈利的。选投资项目也会想选择能够在短期内就创造较大的利益的那一个。
对于差评来说,靠着爸爸的投资,有钱了完全可以养一批原创写手,洗白从良还是很容易的。
只不过,要投这样一个“有案底”、无视他人原创结晶的团队,还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总是不够公道。成为众矢之的,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