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有哪些业余生活?
谢邀!我是一名出生在60年代初的农民,生产队时期,由于我们生产队没有煤炭和水资源,烧煤和生活用水都要靠人背马驼到两公里以外去背挑和马驼,为了赶上生产队出工时间,让工分不因迟到被扣,只能鸡叫半夜就去担水和背煤,我家住的生产队叫“二道坪”,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时期流传的一首打游诗,诗曰:“说起过去二道坪,煤远水远吓死人,鸡鸣担水路上走,每日到家天不明;”正因当时环境如此,才出现了上述这一幕!
担水背煤到家,急着就要带上农具进地干活,一般情况下,天黑就放工,但有的时候晚上还要点着煤油灯加班,半夜才得以回家啊!50、60版的朋友们!你们觉得那个时期的生活苦吗?
好了,前面的事我们就简要的聊到这里,现在我们回到友友提到的主题,在生产队那个时期,我们生产队每户人家都安装了有线广播,总机又叫“三用机”就安装在生产队长家,队长会在业余时间打开三用机,我们农户各自在家中听个播,听政策,队里有什么事情,队长已会在广播里通知;其次就是露天电影,那时人民公社会安排放影工作人员到各个村轮回放电影,比如,生产队接到通知今晚要在我们生产队放电影,那生产队长就要安排几个社员去上一个村去背和抬放电影的机子,天还不黑,群众就自带木板凳到放影点坐着等待电影开始,今晚在本队看,明晚又到其他队去看,有时要赶去七、八公里到其他生产队去看电影啊!当时感觉还是挺新鲜的!
再次,生产队还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活动内容有唱歌、艺术表演、作诗等,我还记得那时我们的公社书记叫龙应文,为了学大寨赶昔阳,他登点一个叫阿勤的大队,建设坡改梯工程,那我们生产队号召我们远学昔阳,近学阿勒,在文艺活动会上,有这样一首赞美的诗,诗曰:“月亮出来月亮明,公社书记龙应文,建设阿勒学大寨,登报出国去传名”,本人觉得当时生产队的业余生活还是挺丰富的!业余生活的气氛还是挺浓的!网友们认为呢!
实话实说,不带胡编乱造的,七十年代初作为上山下乡的知青,我来到辽南一个偏僻的农村插队落户。就我所在的杨树沟大队而言,自然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七沟八壑,沟沟坎坎,分布着八个生产队。由于那时农村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家家户户的农民生活水平都是相当艰苦的。
要说那时农民的业余生活,就是收工后利用业余时间,伺弄自留地,一头扎进自家的菜地,拔草间苗,挑粪浇地,挑水浇园子,覆土培垄,夹园杖子。期盼着自家菜园子瓜、果、豆、菜长势良好,喜获丰收。还有上山搂草、砍柴,回家剁猪食,喂鸡鸭鹅,猪猫狗,赶禽畜进圈。勤劳的农民一时也得不到空闲,一天到晚,年复一年,劳作辛苦。
到了晚上,一般社员吃完饭听听有线广播,没成家的年轻人就爱扎堆侃大山、讲故事,胡编乱造,泡天泡地聊空气,还有的打扑克,带点“彩”的三打一,弹脑壳、贴纸条,基本如此,这是年年岁岁,日常生活的标配。年轻妇女也爱扎堆聚群,话题就是说媒找婆家,张家长李家短,扯东拉西笑嘻嘻。
再就是公社放映队临着给各大队放电影。好的时候一月能放映两次,一听大队通知放电影,家家户户都是早早吃晚饭,社员们拿着板凳马扎子,大人小孩,三五结对赶紧到大队场院占地方,生怕晚了没地方,电影内容除了新闻纪录片,一般都是“老三战”和八个样板戏,偶尔能碰上一两部通过复播的老故事片。
还有逢年过节,公社、县里组织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巡回到乡下演出,那也是热热闹闹的,大队早早就扎好了台子,彩旗挂了出来,一片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的热闹景象。大人小孩都会打扮一新,收拾的干干净净,三五成群,成帮结队来看热闹。还有公社逢五逢十赶大集,也很热闹,有时会遇到秧歌队和高跷队的表演,都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农业学大寨,兴无灭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节目。
虽然当时乡下农民的物质生活比较贫苦,但精神生活却别有情趣,这也印证了农村那句老话:“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乐法。”一转眼快五十年了,回忆往事,记忆犹新,难忘的燃情岁月,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