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炳亭和他的“高效课堂”?
本人教学近20年,自参加工作后,先后经历了――目标教学法,洋思教学法,杜郎口教学法,五步教学法,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法……林林总总,不下数十种。每出一种教法,报纸,媒体,教育局,校领导,进修学校都会为了搞好教育而让老师们搞培训,或集中培训,或已学校为单位培训。还要这样那样的考核。结果老师们疲于应付,这个学点,那个学点,最后好多不伦不类,反倒是在教学法的浪潮中呛水,丢失了自己的风格。窃以为,教无定法。只要学生可以学会,考试拿高分,生活中可以运用,就是成功。这要求老师的基本功,专业素养等一系列能力。
若干轮培训后,老师们都不胜其烦,碍于行政压力,不得不去做吃瓜群众。上面专家教授讲,下面老师议论纷纷。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远程培训。每年都有任务。区级的,市级的,省级的,轮番上阵。结果人家该收费的发财了,买挂机软件的高兴了,苦了的却是一线教师。
最近几年有在学习衡水模式。只学到了皮毛 ,学生6点起床,举着书年,跑操。还号称冀南第一操,呵呵。每天时间无缝管理。老师们每天累成狗。精髓呢,衡水中学让老师做到了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去教学。出成绩,重奖,童叟无欺。反观我们这里,只学皮毛,老师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老人生病,都是自己扛。没有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反倒是一旦出现师生冲突,不管老师对错,先检查,停职,赔礼道歉,赔钱。学校和教育局第一时间划清界限,高度重视,迅速处置……呵呵,感觉老师是暴民 做了伤天害理十恶不赦的事。老师们越来越心寒,自己开启自我保护模式。上完自己的课就好。至于学生批评,不敢,人家跳楼了咋办。
单位每周例会,隔三差五大小会,每次强调办公纪律。结果开会到场的都是按时按点认真工作的老师,领导在上面施舍似的要大家学会感恩,感谢校领导对老师们的照顾。对不守纪律的要给出说法,云云。结果,没来的,有关系的,该不来还不来,该晃悠还晃悠。人人对此心知肚明,人人都不戳破。
以上是本人所见所闻。请勿对号入座,不喜勿喷。
说实话,个人对李炳亭并不熟悉,但对于“高效课堂“这个词却如雷贯耳。
收到邀请后我也去查了一下李炳亭的“高效课堂“理论。高效课堂的内涵是课堂即成长,即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关注“人”本身,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旨在最大幅度提升单位时间效益,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因而他对高效课堂的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李炳亭的高效课堂模式为“五步三查四评模式“,第一步,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第二步,围绕困惑进行对学、群学;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进行“三查”。
四评包括:1、自学三要: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50%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2、课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组三评:互动温度、拓展宽度、生成的高度;4、展示三性:展示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具体操作为:抓两头、促中间,抓两头:一头是课前导学案编制、一头是下课前的达标测评;促中间:课中学习追求自主、主动、生动。操作要重视“五个一”:即编制一个学习方案:“导学案”;构建一个学习组织:小组、对子;提供一个自学方法:独学、对学、群学;设计一个课堂流程:预习、展示、反馈;明确一个学习任务:学会“不会的”。
自新的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探究符合新的课程理念的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体现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只是李炳亭将其上升为一个理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家都是要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不能否认,即使是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的今天,许多教师的课堂中仍然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有教师理念的问题,有当前考试制度的问题。但我想许多教师还是不知如何解决不要让“自主”变成了放任;不要让“合作”停留于形式;怎么指导和监管学生的自学,让自学更有效果;如何让更多学生能展示自己,特别是学困生等问题。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不少对新课程批判的声音,认为许多教师的课堂是花架子,怀疑这样的课程学生不能适应考试等等。
作为一个在农村初中一线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对于新的课程改革还真有话要说。自走上工作岗位以为,由于自己的“不敬业“,不能像其他同事那样除了自己的课堂外,去抢非中考学科的课时,自习、晚自习去上课,但又不想学生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科的同事。所以自己只有经常去想一些”歪点子“,如自己在2000年就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学习,2004年开始为学生设计”创新作业本“,2008年开始开展了自己的”三、三、四“教学模式的探索(这些都可以在我的头条号旧文中找到),这些到后来才明白可以叫”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自主学习“等等新名词。于是当时,我成了同事们眼中的“怪物”,每当有公开课时,同事们评课时的基调是作为公开课课是精彩的,但对于每节课这么上,学生能不能学好数学都表示怀疑。对此我也会经常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遇到过对于一个典型题目向学生讲解了无数遍,但一旦考试中出现,还是有不少学生出错的现象,所以至少你们的方法也是有问题的。不能说自己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多优秀,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自己从不多上一节课,不让学生买一本课外数学资料,虽然学生考试不一定最优秀,但也没落后其他教师就是最好的说明。
回到“高效课堂”上,其实不管老师们有怎样的理论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的确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我们至少应该认识到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试着去努力。在很多时间我们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就是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