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美文网

Hi, 请登录

思想汇报2009,思想汇报2009年

《道德经》第八章怎么理解?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现代流行版本《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大意是,真正大仁大爱的善举,就好像水一样。水是生命之源,它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利,原意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去的低洼地方,所以与道最为相似。因此,真正大智大慧大仁大爱的人,都是最善于选择所居之地,最善于使自己保持内心深沉平静,最善于给周围人提供无私的友爱和帮助,最善于建立诚信使人没有虚伪欺诈之忧,最善于治国理政使天下同享公平安宁,最善于用人所长使大家各尽所能,最善于判断天下大势和把握自身行动的时机。正因为不与天下人争利,所以也就不会留下任何私怨私恨。

为了加深理解, 我们不妨参考阅读还一下《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思想汇报2009,思想汇报2009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是因为有丑陋存在。大家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是因为有邪恶存在。所以说,有和无相互转化,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下相互衬托,音与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这就是相对偶然性中的绝对必然性。因此,得道的圣人,都是能够用无为的理念处事,用身体力行推动文明教化,遵循万物兴衰周而复始的自然法则,促进社会生产循环而绝不截留为私人所有,因势利导有所作为而绝不独断专行任性冒进,有了成就也绝不贪恋功名独享其利。正因为不居功自傲追求私人利益,也就不存在什么失落感。

《道德经》第8章如何解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先看原文:

思想汇报2009,思想汇报2009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译文(大意):

行事符合“道”的人象水一样。水帮助万物生长,但从不与万物争长短。正因为不与万物争长短,所以也就没有过失。水总是居于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象水一样的人,随遇而安,安于卑下的环境;心静如水,象深渊那着沉着;乐于助人,象水那样仁慈可亲;信守诺言,象水那样真诚;为政公平,争水那样有条不紊;办事机智果断,象水那样无所不能;一旦行动,便会象水那样因地制流,见机行事,无往不胜。

思想汇报2009,思想汇报2009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单解读:

老子高度赞美水的品质。认为水的品质最接近于“道”。以水为喻,用“善利”、“善地”、“善渊”、“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时”等八个方面的“善”,阐述了圣人所应具备的德性。老子指出水最大的美德是“善利万物而不争”,也正因为“不争”,所以才没有失败,没有怨忧。

老子的“不争”,有一定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为人处事,不能事事都去争,有的时候要象水那样,甘于卑下。但也要看到老子的“不争”具有消极色彩。该争的东西就得去争,该争的不争,就会被看成软弱,甚至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