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上刘邦为何说自己得天下,是因为拥有萧何、韩信和张良?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劣势地位,项羽大多数情况下占据着战争主动权。最终弱小的刘邦却实现了华丽地逆转,以弱克强,建立了大汉王朝。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曾经在洛阳南宫设立酒宴。刘邦兴起之时,问群臣为什么自己能够获得天下。史载:
大臣们觉得刘邦获得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够让利给属下,能够给予功臣们一定利益,能够收拢人心。史载:
刘邦却认为大臣们没有点出楚汉之争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刘邦认为自己能够建立大汉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会用人,尤其用对了萧何、韩信和张良。史载:
正式由于刘邦这一段精彩绝伦的论断,后世也把韩信、萧何、张良三人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这一句话的核心其实也点明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的关键原因是“人才”,自己会用人才,而项羽不能够正确使用人才。
萧何做为丞相,一直镇守关中,为刘邦保证后勤给养。刘邦多次败于项羽,始终没有被打垮的根本原因便在于,刘邦一直都有关中这个大后方。刘邦被打败之后,萧何会将关中的兵源、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刘邦一次次战败,又一次次站了起来。刘邦为功臣排名的时候,觉得萧何应该是大汉第一功臣,还搬出了“功人”和“功狗”的论断。
韩信的功劳自然不必多说。韩信加入刘邦阵营之后,刘邦才真正具备了和项羽对抗的实力。韩信把汉军拧成一股绳,成为一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军队。韩信的造兵能力也非同一般。只要有足够的粮草,韩信就能训练出精兵悍将。楚汉之争期间,韩信先后灭掉了三秦、西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楚国等九个国家。
张良是韩信的第一谋臣,多次为刘邦献上奇谋妙计,多次挽救刘邦于危亡之中。张良帮助刘邦智取峣关;鸿门宴前后拯救刘邦;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之后,张良求封汉中;张良火烧栈道、迷惑项羽;下邑划谋为刘邦确立了以土地换取人心的策略,成功地拉拢了英布、彭越等人;荥阳阻封成功地挽救了刘邦,也挽救了楚汉之争;劝封齐王,建议刘邦用齐地换取韩信出兵,用梁地换取彭越出兵。张良也为大汉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不可否认,没有汉初三杰,刘邦很难建立大汉。即使能够建立大汉,也将更加困难,时间也将会更长。但是刘邦建立大汉绝不仅仅是汉初三杰的功劳,而是众多功臣和刘邦合力的结果。只不过,汉初三杰是汉初功臣中最杰出的代表。
刘邦能够建立大汉绝对有几把刷子。从刘邦这段精彩绝伦的论断,也可以看出刘邦的能力。刘邦一眼便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点所在。这也是刘邦的能力,他总能一眼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敏锐地觉察到事情的关键点。
刘邦为什么天下无敌?
没有人生来就是天下无敌的。
项羽一靠他叔父,一靠他狠辣的手段。没有项梁,可以说就没有项家军,毕竟天下反秦的时候项羽年龄小,号召力低。
项羽行事果断,对宋义很下辣手,否则他拿不到楚军的指挥权,自然没有后面的西楚霸王了。
仅论出身,刘邦大大不如项羽,项羽好歹有个叔叔,算是“官二代”,刘邦实打实的泥腿子出身。
早年游历,刘邦养成一股“游侠”习气。而大侠可谓是除贵族外最好的成名之道。刘邦跟着闻名天下的大侠张耳混过,回到老家沛县后自然成了当地游侠的头头。
这就好比世界500强的部门经理,回到乡镇企业当老总一样。
刘邦能成吕太公的“座上宾”,离不开这一段经历。
当然,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的为人,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点是他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听劝,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怀纳谏。
夏侯婴想刘邦推荐韩信,刘邦立马把韩信提拔为治粟都尉。有人拿这一点来说刘邦不会用人,没有识人之明。这里我得说明一二。
首先,治粟都尉不是小官,掌管一军粮草的,不管职位高低,重要性绝对小不了。而且这也是韩信同萧何有了接触的原因。
其次,刘邦不能仅仅因为别人一句“这人有大才”就随意提拔。有才的多了去了,若是都按人才自己的想法行事,老总没法管理公司了。
因此,刘邦封韩信为治粟都尉合情合理。
刘邦同韩信接触时间短,萧何却经常同韩信打交道,知道韩信胸中有丘壑,是个大才。也许萧何私下许诺韩信,将他推荐给刘邦。
等到“萧何月下追韩信”上演后,萧何知道必须向刘邦要官了,而且还是大官。刘邦怎么回答萧何的?我是看你的面子上封韩信为大将的。
我刘邦是信你萧何,你说韩信有大才,能拜为大将,我听你的。
刘邦即收下了一员帅才,又抬高了萧何,这手段是项羽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