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后,老师该不该参加谢师宴?
这个问题最近社会上也已经成了热点,而且好像也有明令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所以又滋生出各种声音!
对于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该不该参加学生的同学聚会,在此我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老师喜欢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谢意呢?对于“谢师宴”,有的老师表示很“两难”,一方面是学生的一片心意,不去参加实在说不过去,但另一方面,由于“谢师宴”多是学生买单,因此开销过高也不太合适。
“每年都会有毕业生组织谢师宴,我也会再三嘱咐学生不要太破费。其实我能理解学生的心意,所以每次我都会参加.不过我也会嘱咐他们随便吃顿饭叙叙旧就好,学生现在还不懂赚钱,没必要在形式上花费太多。”某校高三年级的程老师说,感谢老师的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能盲目。
和程老师一样,林老师坦言,自己不太喜欢“谢师宴”这种形式,家长破费,自己吃得也不踏实,还容易滋生学生“功利性”思想,他更希望得到学生诚挚的祝福。
“记得有一届高三学生,他们毕业后送给我一罐用纸折成的星星,星星是同学们自己折的,班长说,在每个星星里面,还写着一句感谢老师的话,现在这罐星星还在我的办公桌上。”林老师觉得,比起谢师宴,这样的礼物更让他终生难忘。虽然简单,但却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爱。
所以,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好事会变成坏事!
不参加,也不该参加!
所谓“谢师宴”是感谢老师教育培养的宴席,是在老师教育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后的感恩之宴。其初始意义在于:尊师尊教,彰显老师辛勤成果!
我之所以不同意“该参加”,不是因为我老二(女儿)今年考上了“双一流”重点舍不得花万来块钱,是我反对把“尊师重教”列于形式!如果我是老师,某学生考上好大学要请我去“仪式性”地谢我,我会拒绝的。我作为一名老师,不可能等到某家长一顿饭吃。
要把“师恩”尊终身!
尊师重教,是一种“德”,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不是“一时一仪”。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围绕让老师“能教”、“愿教”、“敢教”就对了。
首先是家长和老师要保持沟通,家长才能更好地配合老师,老师也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一些孩子的特点。在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哪怕吃顿便饭,喝杯茶,都不宜让孩子知道,这样是有好处的!老师,最大的愿望不是要吃你啥要你啥,他们比家长更关心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有些家长专等考试录取结果才“谢师”,平时人花花都见不到一个,啥意思?
其次,孩子毕业离开了还记得老师的家长,那才是真的;孩子走了,老师还记得你这位家长与孩子的,那才是成功的。这“谢师宴”的时间能否改到10月、11月份孩子进入大学后,反馈回来一些信息后,再找老师们聚一聚、分享分享、听听建议?我过去就是这样的,今年还是准备这样做。这样做,各方都接受。(至于师生之间以后,家长不担心。毕业后有“同学会”,原先的班干部,会组织的有声有色的,毕竟是个团体)。
第三,评判老师的教学结果,主管部门可以用硬的数据;而我们家长一定要具体各样因素公正看到。成功了老师有功,失利了老师无功?
所以,“形式主义”的东西无用,老师也不该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