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学生早恋反映了什么问题?怎么处理?
越来越多的学生早恋反映了什么问题?
我想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这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关。
互联网使人们之间的通讯变得极为方便,信息的传播极为快捷,各种信息在网上均可看到。关于婚恋的信息到处可见,少年儿童从小耳濡目染。
2.IPad和手机广泛普及。
孩子自婴儿时期就接触iPad和手机,幼儿时期就会操作这些通讯设备。用iPad和手机看动画、打游戏,年龄稍大一点儿就开始上qq、发微信。可能也会接触一些成人网页,小小年纪就对男女婚恋发生兴趣。
3.受影视剧的影响。
现在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影视剧极少,有关家庭、婚姻、爱情的剧目极多。男欢女爱的镜头充斥其间,孩子跟着大人观看电视剧目,过早、过多地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特别是一些青春偶像剧和选秀节目,不免让孩子受其影响。
4.孩子性早熟。
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饮食质量日益提高,可能还受一些激素影响,孩子过早发育,比过去提前一至两年进入青春期。生理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青春萌动,开始关注异性。
5.家庭教育的滞后和宽松。
一些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或观念落后,又对孩子管束不严。孩子小小年龄就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在微信和qq上与异性少年交往,家长要么没察觉;要么对学生管束不住。手机就成了他们过早与异性交往的途径和温床。
6.孩子间开放、攀比的环境。
孩子们之间话题开放。女孩子在群里或在一起公开地对男生品头论足;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在一起以调侃式的方式谈论女生。由起初的拘谨,到男女生之间的打打闹闹,再到发生朦胧的情感。男生和女生还在自己的同伴间,公开自己的爱慕对象, 引起其他同学围观。一些孩子会效仿、攀比,尝试追求异性。
7.少年儿童的生活过于单调。
学生早恋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吗?
学生早恋是困扰教育者的老大难问题,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绝大多数会出现青春的躁动,难免会对异性产生好感,由于学校学习期间相处时间较多,久而久之极容易彼此由于好感而陷入早恋误区。个人根据经验有以下建议:1.青春期的两性教育必须结合学生成长逐步渗透,不能避而不谈,也不能用药过猛,监护人与学校相互配合,改变围堵策略为主动教育引导干预;2.学校可以适时开设青春期教育相应课程,由专门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渐进式教育引导;3.鼓励学生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尽量避免提供异性单独交往的活动机会,通过学生社团过兴趣小组等有益活动,转移学生注意力,即心理学讲的移情;4.班级文化建设倡导健康快乐阳光,营造轻松、愉快、坦诚、阳光氛围,比如组织召开主题为爱情与友情的主题班会,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回避青春期话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同学情的纯正等;5.关注学生心理的异动,及时沟通疏导,尽量不采用高压措施,一旦出现早恋苗头,家校携手疏导,切记推诿放任;6.格外关注单亲家庭孩子;7.设立必要的男女同学交往红线等适度惩戒措施,予以必要的威慑。敬请相互借鉴,教育绝不只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家庭、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更为重要,一起努力吧,免得孩子成长中因为迷恋风景而耽误了赶路![握手][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