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行事荒诞还建了豹房,是真的吗?他想做什么?
人们常说明武宗是大明王朝众多皇帝中最荒淫的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是明武宗设立了豹房。豹房是什么地方?据《武宗外纪》记载,所谓豹房就是明武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西安门外大兴土木,新修的宫殿,因为殿宇廊夏鳞次栉比,就像斑纹一样,所以称之为豹房。按说皇帝贵为天子,皇宫又富丽堂皇,那么明武宗为什么要大兴土木新建豹房呢?其实住在深宫之中的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有随行的中官记录,并不能随性所欲。另外皇帝宠幸嫔妃也有严格的制度,每天皇帝用完晚饭后,由太监送上摆放有十几张绿头牌子的银盘,牌子上写着嫔妃的姓名,皇帝随意翻开其中一张。
明武宗朱厚照图片
然后,由太监拿着牌子去向皇后请示,如果皇后不同意,那么这位被皇帝选中的嫔妃就不得进入皇帝的寝宫。如果皇后同意,嫔妃侍寝也要由敬事太监记录在案,以确保将来嫔妃怀的是龙种。明武宗就是受不了这种限制,因此另设豹房,游戏其中。武宗爱好音乐,因此招徕全国各地乃至西域的歌伎、乐工,供其享受。锦衣卫同知于勇知道武宗喜爱回人女子,因此千方百计搜罗到十名能歌善舞的回人绝色女子,献给皇帝。明武宗见她们个个倾国倾城,便日益寻欢作乐。自从豹房建立后,明武宗便很少后宫,豹房实际上成为了他的寝宫。
朱厚照的豹房图片
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豹房,不过关于豹房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些人认为豹房并不是明武宗寻欢作乐的场所,而是尚武之地。他们认为明武宗对军事有极强的兴趣,有恢复明初尚武之风的雄心。但是明武宗这种愿望却遭到了满朝文臣的反对,他们担心恢复尚武之风会打乱现有的朝廷权力格局,武人势力将会上升。鉴于文臣的反对,明武宗才另选他地,新建机构——豹房,并在其中豢养虎豹,借以培养尚武之风,以此摆脱文臣的干涉。豹房中的随侍人员都由武宗皇帝亲自挑选,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勇士,他们在武宗的指示下开始训练明朝的官军。豹房实际上成为新的军事和行政中心,从而避开了现有的行政体系。不过由于豹房不被文臣所喜,因此在他们眼中这就是皇帝嬉戏之所。
明武宗
参考文献:
1. 范胜利著. 大明十六帝
2. 杨明著. 极简黄河史
中国古代有九州,是哪九州?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这样的吗?
古代有九州,现在的确有一些人不知道。但是,凡是搞中医职业的从业人员和中医药大学的教师、学生必须具备这个知识。根据所谓“天人感应”的理念即“天有九野,地有九州,人有九塞”。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他将天下分为:“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
他又从九个州分别釆取矿石,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所以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这个问题应该是回答完毕。但似乎又缺少点什么!
九鼎现在何处?
《春秋左传》有祥细的档案记载,所铸大鼎的原材料由夏朝的九州牧提供青铜。由国家具体实施铸造。
不要以为只是铸造九只大鼎,那你小看当时国家的GDp了,在鼎的周身铸刻九个州各自的山川名胜风景、奇珍异宝,在负责这个工程的项目部中,全国的顶级高手云集!
九鼎完成后,象征九州,也象征国家的昌盛繁荣,夏禹当然视其为国宝,各方诸侯来中国朝拜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行礼如仪。
九鼎作为国家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是文明的标志。它在中华文明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九鼎完成后,成为夏、商、周国家政权底定象征。是建立国家政权的借代名词。
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九鼎的主意,如公元前的606年,楚庄王陈兵洛阳,兵临城下的楚王开始询问周鼎的大小重量,周定王无奈之下派出一个叫王孙滿的回复楚王:“.....鼎虽小犹重,反之再大也轻。周朝虽然现在处于下坡路,但是,弄明白哈,能够统一天下乃天命所在,天命尚未更改,所以不要问鼎的重量!”
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25)周郝王死后,秦朝把九鼎从周朝首都雒邑抢掠到了秦国都城。但是,司马迁也有自相矛盾的时候,他老人家在巜封禅书》中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意思是与宋国灭亡有关)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巜汉书》又有另一个版本:“周显王42年(前327),九鼎沉于今天的江苏徐州市的泗水中,殊途同归,看来九鼎在此处是最后的归宿地,而彭城(徐州)也成为历史上的“四战之地”。
后记
咱们今天就聊聊“九州”的来历、“九州”为啥变成“实名制”,还有九个州名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九”多代表虚数,所以“九州”最初并不是指九个州,而是指许许多多的州。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绕其旁,从重川”,说的是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或者水围绕的地方叫“州”。那么“九州”的最初的意思就是许许多多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
说起“九州”,就不得不提到大禹治水。上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流离失所,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劳心费力,走过千山万水,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洪水,从此,陆地显露出来,人们得以安居。这些陆地都是大禹走过的足迹,所以叫“禹迹”,这些陆地又是水中的许多州,所以叫“九州”。于是,除了“中华”、“华夏”以外,“禹迹”和“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称。
“九州”本来是指许多的州,什么时候变成了真正的九个州了呢?
这要从我国古代最早的传世文献《禹贡》说起,《禹贡》说的是大禹治平水土,划分九州,又根据九州大小而制定贡赋的记录。它实际上是一套行政区划的管理方案,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却写成于战国。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要假托大禹之名来写这篇文章呢?
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烽火连年,人们渴望统一,而在古人眼中,大禹时代就是圣君时代和盛世时代,所以采用“托古改制”的方式,也就是假托大禹之名实施改革,更便于老百姓接受和改革的顺利推进。既然号称“托古”,那么要做就做全套,只有把虚指的“九州”转变成明确的“九州”才会更让人信服。于是实名制的“九州”从此诞生。
《尚书·禹贡》记载,九州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在《禹贡九州山川之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和地理位置仍然沿用至今。
[冀州]
得名于冀国,春秋被晋国所灭,所以冀州的范围就是晋国的范围,冀现在成为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也有冀州市。
[兖州]
卫国的领地,得名于沇水,是济水的别称,流经山东和河南,济南就是济水之南。兖州现在为山东省兖州市。
[青州]
青州市是最东边的一个州,是齐国领地,按照春秋战国流行的五行学说,东方色青,所以叫“青州”,现为山东省青州市。
[徐州]
中国古代有九州,而中国(赤县神州)本身又是九州之一。我是神兜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兜兜,不会人云亦云,应该会给你带来一点点的新奇感
一、天下大九州,中国居其一,名为“赤县神州”
在先秦时代,著名的阴阳家邹衍,除了提出“五行相生”理论外,还提出了“天下大九州”概念。邹衍认为,整个天下(地球上)划分成九大州,中国只是其中之一,正式名称是“赤县神州”,这九大州,每一个州的四周,全部是茫茫大海或荒漠戈壁,导致民众不能相互往来。即:“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州”。邹衍的这段话,使得华夏大地,有了“中国”、“神州”等至今延用的名称。
二、“赤县神州”又分成九州,相当于“小九州”。
中国所在的赤县神州,又分成九州,相当于小九州,在大禹时代划分而成的,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等九个州。
在历史上,这九个州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如在周朝,取消了徐州,在汉朝(三国出现前),则取消了雍州。
在汉朝之前,这九州,不是行政区划上行政单位,而是中国内部的大致地理范围的划分,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华东”、“华北”、“西南”、“华中”等。从西汉中期开始,这“州”,逐渐成为行政区划单位,并设立“州刺史”或“州牧”等州级官员,将原本地理方位上的九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划单位。这个变化和“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等正好相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取消了“华东总局”、“华北总局”等行政领导编制。
中国古代有九州,这个应该很多人知道。但天下有大九州,中国是其中之一的“赤县神州”,这个玩意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特写此文。
参考书目
《史记》
《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