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美文网

Hi, 请登录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当年知青的你回过农村了?有什么变化让你感概一番?

我六八年下乡内蒙农村,由于十年又十个月知青生活,实是农民生活。因三年后什么照顾全无,有的是农民的帮助。

二十八岁的我与村女订婚,回城次年上班结婚。我常回去因有亲的。

企业效益好几乎年年两车去内蒙买牛羊肉,我出差又串亲,还看老乡。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退休后夫妻去时坐车,因有妻外女嫁当地,外甥找郊区女孩。他,她们驾车。

现在两个自然村之前一个大队已合并为一村,成排红砖房。听说是村民出百分之五十钱,政府出另一半。

树木比从前多很多,又退耕还草。有护林员,有养殖基地一个几千亩谁都可承包。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土地有大户经营者种葵花,甜菜,小麦,莜麦,农户可忙时打工每日之前八十元现一百元,又可年年分到土地钱。

农民手中有个粮本和油证,是秋后把小麦,油料籽送到面粉厂和油房,凭本去领面粉和食用油。

还有幸福院,六十岁以上老人可入住。不交钱,提供免费房子,炉具,水,电等,每年几次电影,小戏。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村年青人大都外出了,常听到花边新闻,青年农民也有离婚的,也有有情人的,真是饱暖生闲事,在学习城里人。

彩礼也在上长,没人制止得了。可能似物价一样,水涨船高。当然比喻不恰当,我想不出好词。证明收获多了。

农村人有的,有的年青人不似老一代人实实在在,我找不回六十年代农村样子。

因家庭有历史问题,1969年3月,被强制要求下放农村,没法随母下放农村,那一年母亲53岁,我16岁,妹妹13岁。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主要劳动力,那是挣工分养家糊口的年代,日子过得很艰难。

成年后转为知青,因个头小,值不了几分工,年年倒欠生产队钱,支付后才得到口粮。

下乡几年中,有招工,参军,考学的机会,政审时都被排挤打压,不能如愿。1978年年底,知青大返城开始了,幸运之星终于落到我头上,被招工进了一家国企,好日子就开始了。随后妹妹母亲都回城了,结束那苦难的日子。

因为那是伤心之地,35年以后才回去看看,就只到房东家坐坐。当年,他家是地主成份,受管制,生产队领导要他家让房两间,给我家住,这恩我记着。

今年国庆假期我回去看了村上那口老井,年幼是喝它长大,我记着呢。走进村,他们三五一群,正在打牌,输赢点小钱。我坐在房东边,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十分钟后,我叫了房东名子,他才回过神来。分别几十年了,每个人变化很大也不奇怪。

我下乡那个村的土地都被征收了,每户都有200万元征收款存在银行,平时没事,玩玩牌很正常。

在征收的土地上建起了《屈原滨江公园》,有文化广场,楼阁亭院,长廊书亭,球场,健身馆,傍边建有一个住宅小区,有二十栋电梯大厦,供老百姓选择。

以前的山坡都推平了,变化很大,真不敢相信这是我曾经上山下乡插队的地方。沅水河仍然川流不息,河岸有毕直沿河大道,柳树成排,行人小道踪错有序。小区前有宽敞大道直通县城,还有,新建的自来水厂,电商集群大楼和城南开发房地产群。真是应了那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前年回到阔别四十年的下放村,村貌天翻地復,民情天翻地復。

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一小时一班。

农民住的房子,不说大话,市长也不敢住。太超标。光院子里车库,起数2-3间。

不会开车的老农妇,开电动小汽车送孙子女上学,九点去镇上厂里打工,四点回来接孩子!有三四千工资!说得我们拿退休工资的难为情!

村里年轻人开轿车出去上班!基本上看不到一个年轻人。老年男人麻将室是主力,在村办活动中心。

麦田绿油油,真是一根杂草不见,一问?是除草剂的功效!

养渔人坐在家中,一边玩电脑手机,一边通过遙控,观察漁情,开关增氧泵!

村中不许养猪羊,狗倒是家家养几条。村中卫生干干淨凈,专人打扫,专地填埋。电不用说了,户户用上自来水,用上天然气!

更不可思议的是,村上竞然有个大酒店,还真是一个占地数千平方,五层含酒店,住宿,洗浴休闲,钩钓农家乐的大酒店。服务菜品都不错!

这就是我下放时蹲过的农村,我们住的旧磨棚还在,在那一排排新建筑中特耀眼,不知是否特意留下的?那一排排电线杆,还有我抬扛的历史!但只是历史!

这就是踏上社会劳动的第一站,这就是我每天只有6.4分钱劳动报酬的留墅村。这就是干了一年尚欠18元的生产队?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农民生活!而我,见证了这一变化。难以置信的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