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为什么会发展成今天样子?
谁说现代诗歌走向末路了?要知道诗歌是有多种形式的。它是韵文,凡是合辙压韵为事而作的诗歌,都是好诗呀。我们中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以后又发展为汉赋,乐府唐诗宋詞元曲。
诗词发展到宋朝,不但能吟咏,而且可以歌唱。据古书记载,宋仁宗好刘永词。每对酒必使近侍歌之。宋朝一歌妓名叫李师师。因歌唱的好,有个名叫刘屏山的诗人,专门为她写了首诗,诗曰。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两首能唱的诗。
(一)《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请听。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己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裝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以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地血,彭湃着中华底声音。就算生在它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二)。《电影马路天使,四季歌》。
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鴛鸯各一方。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飘泊到长江,江南江北风光好,怎比青纱起高粱。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冬季到来雪漫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筑成长城长,侬愿做当年小孟姜。
象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如《花儿未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来客,怀念战友》,这里就不多说了。
诗歌属于纯文化的范畴。而纯文化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俗文化的冲击,以及受现今快餐文化的洗涮,已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从个人角度看,当今的很多诗歌,不是慰贴心灵,而是刺激感官,这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和流行趋势。或许受舒婷、北岛们洗脑太深,便感觉现代诗已经变质变味了:无病呻吟强作愁,语言粗俗博眼球,格调低下且不论,不知所云欲何求?这是我对现代一些诗人的基本观感。然而,过去那个时代的诗人们,大多具有強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读他们的诗,真正有一种心灵涤荡、思想顿悟的生命体味。而当代诗歌似乎等同抗日神剧,是可以胡编乱造的,观众喜好什么就去编什么。这些所谓的诗,不是浅白的毫无思想内涵,就是晦涩难懂的故作深奥。许多“诗人”刻意玩弄文字游戏,纯粹从概念出发,情感显得干枯苍白,但表面上却用艰涩的意象,象征加以修饰。我一直认为,诗应该写人的具体情感,诗的情感应该返璞归真。因为具体的、朴素的、本真的才是最普遍的,最永恒的情感,才是一般人相通相应的情感。要知道诗写出来是需要读者的,而每个读者都有权进入诗的角色。除非诗人自娱自乐。所以诗还是现实些好,还是深入浅出,以情感动人为好。截止目前,象征和暗示依然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它能带来无限延伸的艺术氛围,但通篇一味滥用,就成了不着边际的框架堆砌,艰涩到不知所云。
如果一个诗人的诗写出来连自己都读不懂,谁还看你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