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有福之人六月生,无福之人六月死?
“有福之人六月生,无福之人六月死”这句话出自一本名叫《一法通》的儿童启蒙读物,作者吴獬是晚清时期的教育家、民俗学家,此人天资聪慧、学识渊博,被后人称为“岳州一怪”,曾差点被晚清时期著名军事家左宗棠聘为幕僚。
吴獬的《一法通》被当作当时湘鄂一带乡塾的启蒙教材使用,而“有福之人六月生,无福之人六月死”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福”泛指一切美好、对自己有利的事物,相应的“有福之人”一般指那些能享受到这些事物的人。
之所以将六月出生的人定义为有福之人,是因为他们能享受到来自这个月份的好处;相反六月去世的人之所以被认为是无福之人,只因他们享受不到六月里有利于他们的地方,甚至体验到六月不好的一面。
首先,六月份天气炎热,此时出生的人能享受到“高温福利”。我们可以从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代孕妇分娩时往往需要送入产房很多热水,主要是为了促进产妇分娩,所以有分娩怕冷不怕热的说法。
而六月份天气炎热正好给孕妇创造了一个不那么冷的生产环境,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和婴儿都少遭罪,而分娩结束后新生儿非常娇弱,容易着凉受寒,但如果他们出生在炎热的六月,这种风险就可以尽可能少一些。
此外,因为六月天气炎热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以男性为尊,男性代表阳刚之气,所以六月出生的人阳气盛是福兆。
农村俗语说“别人求我三春雨,我求他人六月霜”是什么意思?
别人求我三春雨,我求他人六月霜。比喻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又饱含哲理,说明了一易一难,作了很明显的对比,反映了人情世故。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是难是易,是优是劣,是好是坏等等,都跃然其中。
别人求我,我欣然而助,如要三春雨般易得,说明自己是好,肯尽心帮人助人的。我求他人,他人便不如我肯为,却是十分难求的,有如六月要飞霜一样难求,基本求不到。这充分说明了人求我易,我求人难的道理。在人们的常识里,三春雨,随时可有,暖湿润物,求之易得不费力,六月霜世间稀,基本没有,求而难得。人求我,我掏心操肺,尽力而为,有求必应,可又常常是好柴烧烂灶,好心无好报,当自己有难求人时却是如六月要飞霜一样艰难。世间从来就是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锦上添花人多做,雪里送炭你不为。世态凉热,由此可见一斑。这我深有感受,人求我尽力而为,我求人,人难见,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真真正正是,人求我易易易,我求人难难难,怎不教人心凉?不过,尽管这样,我还是尽心悉力做好自己,并不因为人情凉热冷暖而影响自己的志向情怀。做人就要先做好自己,暂不他人如何,如果先是斤斤计较难易,好坏,成败,得失等等,那就真的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了。愿世间都变得人求我一样,都是三春雨,不是我求人的六月霜,那就皆大欢喜,又幸福吉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