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你能写一篇赞美家乡山水田野花草树木的文章吗?
美丽的春天,是人们非常向往的一个美丽季节,这个季节是人们一年初始收获的开始,在春草树木萌芽的时节,家乡的人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准备着农用物资,为秋天的收获做着准备。
我们的家乡非常非常的美,整齐的房屋,干净的院落,鸡鸭鹅根嘎喜叫,就像欢迎客人马上到来一样,给小院落曾添了很多喜气。
加乡的路非常笔直,平板水泥公路,道边的路沟都是水泥地,路边的黄榆树比值成行,在这乡间的小路上,开着小车,放着歌曲心情是多么舒畅。
1万平米的大广场,看上去和城市的广场相比美,各种的娱乐器具非常全,几米宽的大屏幕电视,树立在广场中央,80米的长廊,周围的看台, 娱乐的篮球架,广场的四周花草树木具全,20多盏太阳能灯,到了晚上,银色的灯光照耀着广场,家乡的人们,在扭动着传统大秧歌,音箱震耳优美的音乐,给乡民们一种翩翩起舞的感觉,家乡的人们欢乐无比。
我们乡村的美丽校园,四周环绕着树木。两趟优美的房舍,样式美观大方,屋里崭新的桌凳,雪白的墙壁,操场上的各种体育器材,应有尽有,我们的学校是九年义务教育试点学校,中小学都在一个校园,几百名学生穿着整齐的服装。在下课的过程中玩耍非常热闹,学校备有食堂,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环境,教师们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课,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教师们甘愿付出,这就是我的美丽乡村。
《狂人日记》到底在讲什么?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条条灵魂;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狂人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在那样的吃人社会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当一个吃人者,在哪里还有纯白的灵魂?那是发自内心的狂呼。任一个被压迫,被礼教呀得喘不过气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样的呐喊。可是,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呐喊!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条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为了那四书五经竭尽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功名尽折腰。
《狂人日记》在控诉“中国式家庭”的罪恶。
和鲁迅同时代有一个巴金写了一本长篇小说叫做《家》,当时真是“洛阳纸贵”,只是现代人读来就素然无味了,更有不知所谓的人读《家》竟然能读出“爱情”来!
岂不知,当时中国的知识青年们读罢《家》、《春》、《秋》三部曲,读出的都是“血和泪”,纷纷视巴金为神,认为巴金说出了他们的精神痛苦以及生存的无奈。
恨不得马上如巴金小说中所描述的“觉慧”一样冲出家庭做一个觉醒的人,去新世界大上海中寻找新生活,脱离原生家庭,再不回头。
所以你去仔细研究民国时代的革命者,他们很多人对于家乡都没有感情,革命成功后一辈子不回家的人有很多。
《家》对于家庭的罪恶就是直接描述,不似鲁迅先生搞寓言。
如《家》在第一章对高公馆就直接表述道:
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接连地,寂静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没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
巴金他把中国式家庭比作一头怪兽,简单明了。
鲁迅先生还要生造出来一个“疯子”,“疯言疯语”,偷摸摸地点出“吃人”两字。
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
果然“好大哥”,果然“好爷娘”,做兄弟做儿子的不割肉让他们吃,竟然都不算好人了。
是的,说什么社会吃人,说什么封建制度吃人,说什么文化吃人。
根本就是父母吃孩子,孩子吃父母,兄弟吃兄弟,姐妹吃姐妹,就看谁强势了,就看谁无耻了,就看谁野蛮了。
现如今社会有没有“人吃人”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