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秦王族是嬴姓赵氏,赵王族也是嬴姓赵氏,二者有关系吗?
战国七雄里面,打得最狠的秦、赵两国君主,竟然同为嬴姓赵氏,这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他们是不是拥有共同的祖先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不但有共同的祖先,而且关键人物还在《封神演义》中出过场。
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禹身边有一个首席助手,名字叫做伯益的?因为他治水有功,所以当时的君主舜给他赐了个姓,就是嬴,他也成了第一个拥有“嬴姓”的人。
后来,舜老了以后,把位置禅让给了大禹。按照原计划,禹是要把位置禅让给伯益的,不过,禹的儿子启不同意,便凭借自己部落强大的实力取代伯益成为了最高统治者,这就是“禹传子,家天下”的故事。
伯益并没有反叛,而是做了启的手下,并把嬴姓发扬光大了,嬴也因此成为了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之一。
不过,这时候还只是嬴姓,不是赵氏,“赵氏”是直到传到造父这一代才有的。
造父,伯益的传人,是周穆王(西周第五任君主,约公元前977年—前922年在位)时期的一个马官,因为立了大功,被封到了赵城(属今山西临汾),所以以地名为氏,称赵氏。
其实并不是,确切地说,造父是赵国君主的先祖,后来建立起了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确实是造父的后人,而秦王的先祖却不是造父,只能说“赵氏”来源是造父。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封神演义》里面,纣王手下的两个大夫,一个叫飞廉,一个叫恶来,最后武王伐纣的时候投降了周,却被姜子牙拿来给封神榜凑数成为最后两名。
这两个人在历史上也是存在的。
历史上的飞廉以驾车快而闻名,恶来是他的儿子,孔武有力,他们都是商纣王所宠信的大臣,后来商朝灭亡,他们都被武王下令给杀了。
飞廉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季胜,他也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造父的曾祖父;而恶来则有一个儿子,名叫女防,他的四世孙则是秦国的始封君非子。也就是说飞廉是秦、赵两国国君最后一个共同先祖了。
非子因与造父同族,所以也成了“嬴姓赵氏”一员。
他跟造父一样,最擅养马、驾车。也正是凭借这个本事,受周孝王(西周第八任君主,公元前892-前886在位)赏识,才有了块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封地。秦人正是在这块封地的基础上,经历数百年的努力,才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而他们同宗的赵国,却成为了战国七雄里被他们打得最狠的一个,不禁令人唏嘘。
秦王族从来不是赵氏,至少从非子受封于秦之后就不该用了。
哪怕有些族人仍用赵氏,这已经说明他并非秦国王族,顶多算旁支。
秦汉以前,姓不变,氏是随时可以改变的。
氏大多来源于封地,例如赵氏,因为他们的祖上受封于赵地,因此为赵氏。韩魏赵三家同样因为封地命名的。
秦赵二国有共同的祖先,但就如黄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一样,离得太远了,秦国只供奉自家祖宗,也就是秦国老祖非子,绝不会在勾搭上“赵氏”。
秦始皇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取赵氏,可能因为出生于赵国,也可能出于示好赵国,一旦他回到秦国,绝不会再称为赵正,叫公子政更合适。
他当上皇帝后,可以叫秦正、嬴政,但绝不会叫赵正。赢姓不会变,氏是可以变的。都是一国大王了,还留恋个“赵”,真当嬴政对赵国有什么好回忆不成?
赵、秦源自一个祖宗,赵氏先发达,非子算是赵氏旁支,为了拉关系自称赵氏不无不可。后来非子发达了,他们这一族迁走,之后俩家彻底成为两族。
我简单把秦赵族谱说下就好。
季胜—孟增—衡父—造父(赵氏老祖)—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
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秦非子(秦氏老祖)
季胜和恶来是兄弟,秦国在非子时期,跟赵氏连一家都算不上,顶多算个穷亲戚上门。
别老拿太史公的《史记》说事,里面还叫刘邦汉高祖呢。
至于赵高,更可能是赵氏在秦国的质子的后代,类似秦始皇的身份,这也能为秦始皇信任赵高提供解释。
至于说秦国宗室有叫赵某某的,这很正常,鲁国三桓之乱,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都是鲁庄公的亲兄弟,这不比所谓的“赵某某”更有说服力?